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显得愈发重要,人才的流失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三国演义》中集结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特别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而曹操作为其中的杰出成就者,其工作经验值得后人的参考。综合来看,曹操的管理方法可总结如下:
1.用人唯才,知人善任。
曹操看重人才,他爱惜人才而又善于给予激励,在整个过程中树立了全面的用人观做到了知人善任。他深知人才对于事业的重要性,所以在建立青州军后广招贤士。
而在公元年(建安十五年)曹操赤壁之战,惨遭孙刘联合围攻,再无南下攻击联盟的力量,因此他深刻的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下《求贤令》广招天下贤士,先后在公元年,年(建安十九年),发布了《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一再强调“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念,意思是只要你有才,就来我这里,我这里总会有适宜你的位置。他重视人才的典型特征恐怕就是许攸,听说许攸来投奔自己,他高兴的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出去迎接。曹操用人注重“才学”而淡化一些其他的感情,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对张绣投诚的大度,在杀掉曹昂之后投诚曹操,曹操不但不念往日仇恨,反而封他为大将军,亦如关羽、陈林,都是曹操重视“才学”的表现。可想而知他是有多重视人才,反观现代企业中的做法,人才?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大趋势下,所谓有能力恐怕是挣钱的能力,而不是其他能力了吧,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发现人才。曹操的“求贤令”与现代企业招聘相类似,曹操在选拔人才是给予我们启示,对于企业的良好生存要选择内部人员的提拔和外部人员的招聘,不能偏倚一方面,将两者形成互补态势,才有利于最大潜力的发挥企业人才分配和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企业才能因此获得最大化的效益。
知人善任是曹操的另一个特点,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当是善于发现员工的长处并给予机会发挥他的长处。正所谓“世有千里马,而少伯乐”,管理者应当是发现员工能力,并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利益最大化的人物。如崔琰和毛玠,两人清正廉明,因此被曹操安排着去选拔官员,而不是选择让他二人做丞相,做财政部长,因为曹操清楚,也明白如何将二人的才能会发出来而又不埋没了二人的才能。这恐怕就是现今企业最缺少的管理者,团体之中总有各色各样的人,而优秀的管理者总能将这一群人联络起来并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利弊的用人,自然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建立全面的激励政策
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不仅需要发现,培养人才,更还要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要有全面的激励政策。管理者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发挥潜能。而曹操曾说:“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更有二哭典韦三哭郭嘉的做法,以此激励士兵。但是反观现代企业,激励员工没有错,但应当注意做到全面,完善,而且要注重公平公正,更要注重员工的心理需求,不仅是薪资上的激励,还要注意员工在公司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3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
曹操重视人才的价值,还善于发现人才、更是培养人才的高手。例如,夏侯惇是曹操的得力干将,但素来武将难当治理国家的重任,但曹操看出他不仅作战勇猛更是富有谋略的人才,所以将他静心培养,最后派他留守曹操的大后方,当然他也没有让曹操失望,为安定曹操大本营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反观当今社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能否有卓越成就,就在于其是否有优秀的人才,而企业内部的人才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资源,而对人才进行培训进行反哺企业也是企业提升价值的一种做法。培训过程中能更有效的增加对企业的感情和文化认同感,以此可以减少人才的流失,从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