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是小羽做陪诊师的第一天,医院打针,9点去,10点半结束。
之前,她做了十年的会计。公公患膀胱癌期间,几乎都是她独自陪伴公公看病、化疗、治疗,医院,“那种累真的不是滋味。”
她说,很想请个人帮忙一个上午,于是才在一些平台搜到陪诊服务,“觉得这一行确实有必要存在的”。
具体来说,陪诊师的工作包括,在医院帮助他人就医,具体服务有帮人挂号、代取药品取报告、陪伴看病……
现在,她决定把每月3日、13日、23日算作“陪诊义工”日。在这三天,她将提供免费的陪诊服务。
今年以来,“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除了北上广,像郑州、重庆、长沙、成都这些城市,陪诊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业内相关人士告诉九派新闻,当下陪诊师职业层面的“火热”和陪诊这一行业逐渐走向标准化密不可分。
但小羽感觉,关于它的大多数职业培训都像微商。因为是新行业,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和资格证书,身处这个行业的大多人都是“新手”。大家在网上寻找其他新手,抱团摸索学习。
医院拍下的瞬间。 图
受访者提供
找陪诊师的年轻人占比六七成
在广州,本地同行都叫王兴珍“癌症专业户”。从业之初,她接到一个30多岁小伙子的单,他年轻帅气,但病是治不好的。这让她也十分失落。后来她尝试打开自己的心扉,尽最大能力帮忙。
还有一位异地就医的30岁女生,来自广西。那天,她一个人来广州看病,医院的名称,却不知道下了动车怎么走。她甚至没坐过地铁。医院接她,医院,过程中,教她怎么看指示牌,怎么用导航。去医院看完病,又把她送回车站。这位病人担心自己走丢,十分依赖她。
她发现,年轻人对于抽血、肠胃镜的恐惧程度较高,出来后也是半清醒状态。对这类客户,她会反复叮嘱注意事项。
王兴珍接过年龄最小的顾客是一个七天的婴儿。新手妈妈什么也不会,家里又无人陪同,王兴珍医院。
“感觉也挺可怜的。”王兴珍说。她产后准备上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