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作为世界脑卒中高发区,每年新发患者万,其中,残死率高达30%-40%,居于国民死亡原因中榜首,其危险性不可小觑,是对相关医疗设施、医疗服务等方面发起的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保障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医疗服务,医院卒中中心迎难而上,持续改善溶栓绿色通道的建设,收到可喜效果。
卒中发病,溶栓是其紧急治疗的重要一环,可为挽救生命争取抢救时间。为此,医院系统分析溶栓时间在诊治过程、绿色通道的设置、医院各部门衔接的相关环节,不断改进脑卒中患者的就医流程,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稳、准、快的治疗链路,从而保障脑卒中患者的就医效率与治疗质量,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加强知识培训
保障脑卒中患者治疗质量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的健康直接影响到人生存的质量甚至寿命,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可预测。医院对卒中中心建设高度重视并从组织、设备和耗材等各方面予以支持,成为卒中中心建设背后的坚实后盾,力求做到让“组织更高效,让治疗更舒心”。同时,卒中中心加大培训力度,医院谢安木教授为卒中中心首席专家,定期查房并进行授课指导;卒中中心定期举行多学科联合例会、诊疗技术分析质控会,同时对绿道科室进行培训,逐渐形成了定期举办培训制度。
为提升全体医护人员诊治质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医疗服务高效、高能、高质量,每年组织召开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静脉溶栓质量控制分析会、急诊绿色通道培训会等,推动预期目标稳步迈进。
系统整合院内相关资源
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速度
“时间就是大脑”,为严格控制溶栓时间,提高患者治疗速度,卒中中心设置了专门的脑卒中筛查门诊等,整合融合多学科因素,设立了独立核算的卒中中心病房,将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需求摆在第一位,真正做到病有所“医”。
为实现医疗设施的效益最大化,卒中中心积极推进院内流程再造,定期开展联合演练,使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评估与救治更加规范;整合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实现与指挥中心、急救中心的共建流程;设计实施统一标识标牌与导医标志,真正做到从患者的角度优化绿色通道快速反应程序,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定期跟进、优化相关链路
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为了让大家充分明白脑卒中疾病的危险性,达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医院在坚持提供义诊咨询服务,组织健康科普培训,发放宣传制品,指导治疗流程的基础上,还积极参与国家心脑健康管理师公众平台相关专业治疗及科普类文章的编辑,多篇文章阅读量接近人的点击率。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普及脑卒中患者溶栓优先救治的知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
近年来,医院的持续推进,医院智能化院前卒中快速救治系统应运而生,当院前急救接收到疑似患者时,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反应,采取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测量血糖等措施,并实时向家属讲解溶栓的重要性及相关风险,继而启动“纳龙急救系统”,静脉溶栓小组成员同步接收患者信息资料及生命体征情况,做好溶栓治疗前准备。
针对急诊科接收疑似患者的情况,医院建立起流线型院内抢救流程,启用与门诊不同的另一链路,即,进入急诊抢救室,启动溶栓绿色通道,急诊卒中诊室医生对患者进行确诊。在门诊、急诊双管齐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急诊静脉溶栓患者健康促进策略,通过评估患者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与患者共同制定可行性改善措施和计划。
经过多方面改善,卒中中心年开展静脉溶栓例,比年静脉溶栓例,呈明显增长趋势。年溶栓治疗的DNT平均中位数为51分钟,年同期水平为58分钟,同比下降12.1%;其中,85%的患者溶栓时间≤60分钟,占比明显增多,在静脉溶栓数量要求与时间要求方面,均达国家要求,并有一定程度的超越。
医院卒中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加强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多学科多部门无缝隙联合机动作业的绿色通道,以“智”控管理持续优化卒中患者入院前和入院后的每一个环节流程,珍惜患者生命中珍贵的每一秒钟,用温馨服务和过硬的技术打造患者信赖的专业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保驾护航。
通讯员/杜鹏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