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近年来,黔江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引才、聚才、育才,为加快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将人才工作融入重大战略部署
年6月9日,黔江区与重庆高新区签订退休“双高”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将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退休“双高”人才送入黔江,并接收余位黔江人就业,为黔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双高”人才指具有高级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人才。黔江正在全力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急需“双高”人才支持。
此次合作,西部(重庆)科学城组织发动教育、文化旅游、设计制造等家行业单位优秀的退休教师、艺术家、设计师、工程师等名“双高”人才组团参加黔江专项选聘,以解决黔江重点行业领域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
作为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黔江对“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年初,黔江便与西部(重庆)科学城所在的重庆高新区明确了《重庆高新区·黔江对口协同发展年度重点任务分解清单》,展开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授牌
除组织退休“双高”人才为黔江“输血”,重庆高新区还组织师资走进黔江开展定岗培训,完成黔江企业5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3名村(社区)书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同时与黔江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完成邮政快递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源、茶艺师、美容师、美发师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共计人次参加并顺利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年,黔江将人才工作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鲁渝东西部协作、“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与四川省南充市、山东省日照市、重庆高新区签订退休“双高”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从探索异地聘用机制、保障人才待遇、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建立长效合作交流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着力优化区域人才配置、加强错位引才力度。目前,已协助聘用区内外53名退休专家人才在黔江再就业、再创业。
建好“两座阵地”培育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年10月31日,黔江区蚕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在位于黔江区职教中心的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开班。来自全区小蚕共育户、栽桑养蚕户、脱贫监测户以及茧站的技术员、管理员等共计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共分3期,每期4天。学院请来西南大学、市蚕业总站、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就蚕桑种植养殖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讲解。内容涉及蚕桑产业发展政策、生产提质增效重点技术、绿色高效饲养技术、桑园建管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养蚕设施标准化建设、三冬管理工作、蚕桑多元化利用模式及市场营销等,将有效促进蚕桑产业提质、增产、增收,为黔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桑枝食用菌种植实操课
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于年5月,是黔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积极回应群众殷切期盼的应尽之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学院坚持“立足黔江区、服务渝东南、辐射武陵山”发展定位,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发挥人才培养培训、资政研究、产业帮扶、校地合作四大功能,服务乡村“五大振兴”。
学院以黔江区职教中心为本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根据优势专业设置教学(培训)点,建设养殖基地(肉牛、生猪)、种植基地(蚕桑、食用菌、脆红李)、电商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全年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余人次。
与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毗邻的是黔江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前者单纯面向一产不同,后者覆盖了更多的产业类型。
走进基地的汽车技术实训中心,众多学生正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长安、吉利的几款最新电动、混动车型进行拆解。“我们和多家知名车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学到最新的汽车运用和维修技术。”中心负责人说。
年11月,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被人社部、财政部批准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着力打造以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3个重点专业为主,辐射20多个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依托国家和重庆市对武陵山区域、渝东南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渝东南及武陵山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黔江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均开展技能人才培训不少于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含高级工)年培训达人以上。
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培训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含高级工)培训人。其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训各类技能人才人,高技能人才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各类技能人才人,高技能人才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训各类技能人才人,高技能人才人。
培育英才品牌加速人才聚集
近日,黔江发布《重庆英才大会·黔江区赴高校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公告》,拟面向社会招聘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名。
此次招聘,黔江对符合《黔江区高层次人才激励办法(试行)》规定的成功应聘者,按所明确的人才类型对应享受激励政策。聘用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可享受10万元的入职奖励,按第一年3万元、第二年2万元、第三年5万元的标准分年度兑现到人。
为真正吸引人才,黔江还将部分岗位的学历要求放宽到本科,并对紧缺专业优秀人才不设年龄限制。
同时,黔江区不断完善英才服务事项,将服务事项扩展至68项,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B卡(“黔程卡”张),进一步扩大重庆英才B卡服务对象,将区内企事业单位返聘的退休“双高”人才纳入服务对象。“比如我们对聘用的来自市内高新区的退休‘双高’人员、持有市内高新区英才服务卡的人员,都将纳入黔江英才服务范围保障。”黔江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鲁渝协作(农技)专技人才培训班
此外,黔江还开辟了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卷烟及配套产业、铝材料产业、蚕桑丝绸产业、文旅产业、新能源产业、肉(猪、牛)制品产业、玻纤产业等重点产业链人才申报“绿色通道”,支持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直接推荐1-2名人才纳入服务对象。
“黔江英才”是黔江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人才引育上,黔江继续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需要,与武汉科技大学深化合作,引进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张同存教授团队,成立黔江区武陵山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设立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等生物治疗研究,为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
链接
人才引育重要指标持续位居渝东南首位
“五大行动”打造人才集聚蓄水池
年以来,黔江区深入实施人才靶向招引、人才回引归根、人才培育提升、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评比激励“五大行动”,推动各类人才近悦远来,构建起全链条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为推动加快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净流入数、青年人才发展指数等关键指标持续位居渝东南区县首位。
黔江着眼高端、瞄准紧缺、突出实用,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集散功能拓展、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多渠道靶向招引各类人才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63人。着力优化区域人才配置、加强错位引才力度,聘用53名退休“双高”人才在黔江“再就业、再创业”。
黔江重点以本地籍在外、有黔江成长经历和特殊感情的各类在外优秀人才为对象,吸纳人才回流,集聚一批扎根黔江的“双创”人才。向市内外公开遴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化区外在编黔江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回调程序,遴选调动24人。动态更新黔江籍在外企业经管、政界学界人士信息库和全区人力资源信息库,回引返乡创业人。
黔江立足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对口帮扶协作资源推动人才资源转换为人才资本。新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巴渝工匠”乡村驿站4个。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6万余人次,鲁渝协作专技人才培训人次,组织人才外出交流挂职22人次。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余人次,鉴定评价人次。同时,协调市人力社保局和日照市相关部门选派57名专技人才、3个专家团队到黔江开展教学教研,医疗援助、技术指导。
黔江加强双创金融支持,建强双创平台,加强双创服务保障,双创环境进一步优化。印发《黔江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设立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成立万元的创业种子基金。培育国家级“双创平台”6个、专业研发机构33个、科技服务机构55个,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位居渝东南首位。首次编印《创新创业政策文件汇编》,开展创业培训人次,筹建免费创业工位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举办第七届创投大赛暨第六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第三届“黔江工匠”杯技能大赛等赛事活动,培树创新创业典型20人。
黔江印发《黔江区高层次人才激励办法(试行)》,人才最高可享受60万元财政补贴、1:1科研配套奖励,对引进工作的部属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给予10万元/人的奖励。深入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试点,自下而上开展量化评价,对初、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信息库人。对推进平安建设、集散功能建设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组织29名高层次人才参加疗养研修。
图片:黔江区委宣传部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