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企业培训体系的基本框架可直接使

企业培训工作要做到行之有效,首先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而培训体系的建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训机构设置

培训机构是企业组织培训的常设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部门。它应该包括公司专职培训管理人员、部门培训兼职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讲师、公司领导等。

设置这一机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因为培训不是仅凭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接受培训、提供培训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一)公司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应该是专职常设人员

工作的主要职责:

1、制定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与年度培训预算,并实施或监督实施;

2、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

3、档案管理:员工信息、培训档案及台帐、外部培训机构及讲师信息管理等;

4、组织收集、开发并建立公司培训教案库,定期进行修改和整理;

5、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6、维护培训场地和设施,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部门兼职培训管理人员——每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员工担任

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拟订部门月度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部门培训工作;

3、收集、开发部门相关培训教材;

4、进行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评估;

5、贯彻执行培训机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内部培训讲师——讲师是公司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

外部讲师有其自身优势,但内部讲师更为了解公司情况。内部讲师在传授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内容更为贴近实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内部人员总结工作、提升自我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很多优秀的人员,我们需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引导他们发挥更大的潜能。当然,获得内部讲师资格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二、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获得支持除了宣传推广外,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相关工作顺畅运作并成为企业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制度的力量有力地约束员工,使员工认识到培训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培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工作管理、培训积分制度、讲师管理办法、学员管理、培训需求与评估制度、培训考核管理、外派培训规定、个人进修管理规定等。

三、培训与考核

接受培训和提供培训是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以培训工作必须与考核挂钩。

(一)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

A、培训日常工作执行情况;

B、培训执行时间;

C、讲师管理情况;

D、培训积分;

E、培训计划与总结;

F、培训效果评估与需求调查;

G、对部门培训的帮助与监控;

H、培训课程的开发;

I、培训课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

(二)部门主管以上人员

A、获得几门授课资格;

B、讲课时间;

C、听课时间;

D、培训工作的执行与重视程度;

E、培训积分等。

(三)普通员工

A、培训出勤率;

B、听课时间;

C、培训积分等。

奖惩措施:对在培训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采取晋级、提薪、奖金或其他的奖励方式,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实施一定惩处。

四、培训形式

为了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自学法、游戏法、案例法、双向交流法、开放行动法、外派培训法、外聘培训法、网络培训法、岗位轮换法等。

五、软硬件建设

(一)引导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愿意指导、愿意交流、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开放的氛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引进具有开放心态的新员工;

2.培训与宣传;

3.鼓励沟通与交流;

4.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等。

(二)培训硬件建设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提供较为齐备的培训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培训设备、场地、器材等;二是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培训课程规划、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培训师资信息(包含每次授课情况的总体评价)、培训需求信息、培训原始文件、培训统计台帐、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等。建立培训信息系统的目的是方便统计分析、科学评估培训的效果。衡量培训效果的指标通常有培训覆盖率、培训满意度、培训出勤率等指标。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年终评估培训效果时就无法得出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

六、过程控制

在培训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培训必须首先确立并公布培训的方针和政策。公司高层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由此表明公司高层对培训的认识和决心,这有利于推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培训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规划。培训部门必须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