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处西南的华西医院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标杆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72812

出品人/医健未来领袖王欢

文/医健研究助理谢清钰

总策划/上海交通大学刘彦

10月31日,医院/中国医学院校STEM发布。地处西医院综合排名稳居第一,其量值医院。

医院能取得今天瞩目的成就,与其自身的战略管理有一定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察:

(*数据来源于STEM)

1

战略导向的学科建设

从宏观来看,医院管理在专科建设方面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政策导向、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市场需求、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和品牌竞争需求、体现科室自身优势并带动全院发展。以医院麻醉科、消化内科和骨科等在发展学医院战略,以医院战略为导向,跳出本位主义,跳出所在专科,基于全局态势做针对性的部署,基于整个战略做出创新。具体如下:

麻醉科:铸造医教研黄金比例

1、医教研全面发展。首先,明确医教研总体目标。资源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的比例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科研,即麻醉科从事科研的最终归宿都指向解决临床问题,支撑临床发展。其次,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巩固麻醉学毕业生的毕业后教育,在科内推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培养麻醉专业人才供给不断。最后,搭建医、教、研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即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临床改善质量和效率,缩小临床占据科室资源的比例,再将节省的资源投放到教学和科研,而围绕解决临床问题的教学和科研又再次提升临床,几项要素相互作用,彼此支撑。

2、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麻醉科意识到新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有新药研发、麻醉相关神经科学、重要脏器保护、疼痛的基础与临床、麻醉与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血液保护6个学术研究方向和小组研发。

消化内科:由弱变强

消化内科除了注重围绕临床做科研以外,还结合科室特点积累了以下两条学科建设经验:一是开启多学科交叉。在国内尚未普遍引入“无痛”技术时,消化内科积极联合麻醉科,开展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同时随着消化内科分出若干亚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成常态。二是抓好几个疾病。首先选择病种,挑选主要标准为患者相对较多且有可以使用的适宜新技术;其次培养新技术团队并树立标杆,通过标杆效应鼓励科内医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扩大诊疗范围,形成不断攻克疑难病种的良好局面。通过前端无痛技术应用发现更多疾病,后端医生提供更有效治疗,消化内科病人日趋递增,逐步减少甚至消除消化内科对外科的依赖,形成科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骨科:创新管理“拨千斤”

一是高效配置病房床位,打破科室床位的“地盘意识”,彻底取消医生的床位配额,所有床位均为公用,科内医生公平竞争。二是守住“出院关”,每位医生诊治的患者,出院前必须走一道程序,集中几位专家共同审核手术成败,类似于当前医界火热推崇的“出院病例讨论”,但更侧重于保证眼前的病人“合格”出院,后期病例讨论逐步延伸到入院和术前等环节。三是率先开展高年资医师亚专业细分。医院定位成为“西南地区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和高等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的战略,骨科开展高年资医师亚专业细分,引导骨科医生在医师梯队建设方面分类“更专、更细、更深入”,从而促进对某种疾病进行更透彻的研究,利于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2

绩效管理制度完善

医院绩效改革,医院是典型样板。

医院多年来敏锐地察觉、并医院改革发展的浪潮,每年都在根据绩效考医院内部的绩效管理方案,不断改进,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十余年来形成了丰富的绩效管理经验,在时代浪头中成为了业界学习的榜样。

早在年,医院率全国医院之先,启动新一轮绩效分配改革,逐步重塑与工作量、工作质效等挂钩的绩效分配方式。年起,医院进一步实现了基于各职系特点、精细化管理的医护技研行政各有一套绩效分配制度。

图片摘自四川大学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