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本周,教育部部署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要求暑期托管不得集体补课,确保学生充分休息,教师参与暑期托管的应给补助,不得强制教师参与暑期托管服务;教育部发布预警,高招录取谨防花钱买大学名额等诈骗;网传“北京、河南试点取消教师寒暑假”消息不实;在行业产经方面,红黄蓝、学大教育公布年第一季度财报;玩创Lab获近亿元融资,通才教育和华南职业教育预计7月挂牌上市……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
托管
教育部支持开展暑期托管不得集体补课不强制师生参加
教育部办公厅今日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通知中强调,为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鼓励学校积极承担。地方教育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并作为学党史、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同时,积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二、引导教师志愿参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并将志愿服务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
三、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宣传告知具体安排。同时,积极引导家长关心重视孩子暑假生活,尽量抽出一定时间,加强亲子陪伴、交流互动,使孩子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合理安排服务内容。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提供托管服务的学校应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五、积极拓宽资源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要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
六、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地方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暑期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可参照课后服务相关政策,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实行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收费标准由地方教育部门商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示、做好宣传工作,学校不得违规收费。
七、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参与托管服务人员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消除托管场地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预警
教育部预警:高招录取谨防花钱买大学名额等诈骗
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等待录取信息的紧张急切心理,设置“招生陷阱”诱骗考生和家长。教育部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只有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录取分数要求的,才会被高校录取,切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
以下是常见的诈骗形式和典型案例。
——谎称“花钱可买大学名额”
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教育部“三十个不得”禁令中明确要求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规模进行招生或违反计划管理要求调整计划,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故意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谢某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通过关系找到刘某为其办理某知名X大学入学事宜。刘某表示通过第三方途径交纳48.5万元便可进入X大学商学院。9月中旬,刘某将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某,并称实际入读的是X大学商学院,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谢某在刘某陪同下到X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向工作人员交纳学费等5.2万元,后发现就读的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刘某拒绝退钱,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并不一样。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上述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提示
中消协:小心校外培训“套路贷”超六成机构证照不齐
7月7日,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称,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若培训机构关门停业或者负责人跑路,消费者将面临既上不了课,又拿不回钱的处境,有的甚至还要继续还贷款。
7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教育类的消费提示。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教育部等4部门年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有关通报显示,截至5月在摸排到的近13万所校外培训机构中,证照不齐的占到六成以上。卓越教育提供虚假优惠折价,新东方“名师风采”栏名教师中,76名教师的实际教龄与宣传不符,虚假宣传比例达到73.8%。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
中消协提醒广大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要主动了解国家或者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孩子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从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提高孩子实践能力等方面协调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为充实的暑期。
培训机构的资质信息可通过教育部开发并管理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
处理结果通报如下:
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许某出借教师资格证给其配偶参与校外培训并取酬。朝阳区教委给予其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
朝阳区北京市润丰学校化学教师刘某利用周末时间参与校外培训机构辅导并取酬。朝阳区教委给予其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
朝阳区北京市润丰学校语文教师胡某某利用暑假期间为校外培训机构发放招生传单并取酬。朝阳区教委给予其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
通州区觅子店中学数学教师王某某、英语教师程某,从事有偿补课并违规领取报酬,通州区教委对两位教师给予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
收费
湖南整治中高考招生天价收费四川十条禁令规范教育收费
7月6日,湖南省网信办、省教育厅联合开展净化中考、高考招生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发布虚假招生信息等三类违法违规行为。
通告称,近日群众反映,有个别网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