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末端被动处置向前端主动防范、由粗放式集中整治向绣花式精细管控转变,凯旋街道在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下,将“智慧管理”和“城市治理”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向“信息化、精细化、长效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开启城市智慧管理新篇章。
一、开展动员培训,吹响智慧管理冲锋号
落实城市智慧管理新要求,既要依托先进的数字智能设备,更要统一全体人员思想,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3月2日,凯旋街道开展城市智慧管理工作培训会,会议邀请了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关领导。办事处主任宋岩峰会上强调,街道通过旧城改造工程、大力拆除违建、老旧散弃小区治理、城市伤痕修复等工作,基础设施和市容市貌得到较大改善、基础条件良好,街道将以智慧化管理为契机,开启城市管理新篇章,打造整洁有序的美丽凯旋。
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首先对城市智慧化管理建设背景、宽城区智慧管理建设现状、街道推进城市智慧管理现实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并从平台操作、案件采集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凯旋街道35名网格长进行统一培训。
二、深入交流探讨,敲定工作推进任务表
(一)参观学习,理清工作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崔海宾亲自带领城建科工作人员,参观城综管城市智慧管理中心平台,学习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并就街道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可以利用的技术资源进行深入探讨,厘清街道推进思路。
(二)分析研判,明确推进方案。街道党工委书记仲立娜、主任宋岩峰率先垂范,牵头研判街道城市治理优点劣势,明确以“人工智能+网格员+三长”相互补充的方式,按照“”工作思路,不断深入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即成立“1”个领导小组,搭建“2”级智慧平台,完善“3”大工作流程,落实“4”项目标任务。
(三)交流协作,确保走深走实。街道开展智慧治理以来,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广正带领工作人员多次到街道就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为街道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同时街道在三月份城市管理工作考评中名列全市第一,治理经验被长春日报发表,更加验证了智慧宽城3.0”局部设想的实用性,为进一步完善“智慧宽城3.0”方案提供了实验数据。
三、打造精品街路,适应智慧治理新模式
街道结合推进“门前三包”工作,率先实行智慧管理试点,以九台路作为街道市容整治重点街路,通过引导为先、重拳整治、智慧管理、预约服务等方式,打造精品街路。
(一)引导为先,压实责任。街道城建科、执法中队组成宣传小队,通过走街串巷、进店入户,对“门前三包”进行不漏一街、不漏一店、不漏一人的全覆盖宣传,使“门前三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逐店、逐户、逐人签订协议,现场明确商家三包范围,防止和避免出现盲区、死角,压实商家主体责任。
(二)重拳整治,扩大战果。3月8日,集中力量对九台路市容市貌进行专项整治,对商家门前堆放物、窗体广告、违规广告牌、占用停车泊位等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点位30余处,垃圾2车。为巩固扩大战果,将九台路列为样板示范路,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地见学,拓宽思路,明确标准,创新推进。
(三)智慧管理,倒逼责任。目前,街道已完成九台路智慧监控设备搭建工作,通过处处、时时、刻刻监督抓拍违规行为,实施点对点精准清理,使问题发现有方法、执法打击有力度、长效震慑有保障,倒逼商户进行自查、自管、自纠,增强履行“门前三包”责任意识,主动参与创建文明街路行动,做出表率。
(四)公开电话,预约服务。街道想商户之所想、急商户之所急,针对经营需要临时在门前堆放货物,或有大型杂物、建筑垃圾需要清运等情况,公开了办公电话,组建了 四、助力市容整治,实现城市治理新突破
街道依托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利用智能识别系统、视频采集设备、“巡街宝”移动车辆和35名网格长,抓拍街路主要问题,提供精准数据分析,助力街道春季市容整治顺利推进,截至目前采集件,立案,结案,结案率99.6%。
(一)提升中青旅小区周边环境。街道通过智能分析,聚焦居民痛点难点问题,将反映强烈、问题集中的中青旅小区周边环境问题列入春季市容整治重点部位。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主动对接区环卫部门,对周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组织人员对周边建筑垃圾、大型杂物和周围杂草进行彻底清理,清运垃圾5车,修复围挡50余延长米,并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大型机械设备对场地进行平整。
(二)柔性执法解决垃圾扰民难题。针对机务小区精神障碍居民,长期捡拾垃圾堆放楼体外侧,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问题,街道克服该居民拿刀威胁执法人员等诸多困难,通过反复耐心的思想工作,对楼外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同时街道为保障其一家生活不受影响,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该居民父母因岁数较大行动不便,3月25日,在社区人员搀扶下,为办事处送上锦旗。辖区情况相同的其他点位也得到有效治理。
五、加大监督力度,助力扶贫市场换新颜
凯旋街道扶贫市场是辖区内最大综合类便民服务市场,商品种类多、辐射半径大、受益人群广为其主要特点。街道多措并举助力扶贫市场改造升级。
(一)智慧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扶贫市场作为附近居民购物逛街的好场所,每日人流量较大,不少小商小贩抓住这一特点,在扶贫市场周边占道经营。经街道领导研判商讨,将扶贫市场纳入城市智慧管理重点监管点位,通过智能监控设备,对三星街和四达街进行全覆盖监管,智能抓拍商贩违规行为。街道智慧平台实时掌握市场周边情况,根据情况组织执法力量点对点精准打击,维护市场商户经营秩序,优化商户营商环境。
(二)更新牌匾,提升市容市貌。市场商户牌匾存在新旧不一、部分破损等情况,为以优美市容环境,献礼建党周年,街道将扶贫市场作为市容提升重点场所,组织城建科、执法队工作人员,逐个动员更换维修破损牌匾,指导商户按照城市管理有关规定设计店面牌匾,并且安排执法队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商户办理牌匾安装审批手续,同时将协调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协助商户拆装牌匾,预计4月18日施工完毕。街道以高效优质服务,帮助商户完成牌匾更换工作,市场市容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