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山水土城。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四渡赤水培训学院,显得格外宁静。
12月11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贵州省美术家协会承办,遵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遵义市文体旅游局、遵义市美术馆、遵义市美术家协会、习水县委宣传部、习水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协办的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中级)——贵州美术培训班在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开班。
来自全国的知名艺术家和中国西南片区多名美术爱好者,走进土城,走进四渡赤水培训学院,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10天的艺术培训和“研学旅”体验,接受艺术熏陶,享受艺术大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出席开班仪式的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冀彦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何加林,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李伟,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艺委会工作处副处长贺绚绚,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岳黔山,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王伟平,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加林,贵州省美术家协主席谌宏微,遵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肖勤等。
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是中国文联精心打造的文艺活动品牌之一。活动开展以来,在加强基层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文化水平,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为青年文艺家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铺平了道路。 肖勤在致辞中说,本次培训落户遵义,是贵州文艺界的大事,更是遵义文艺界的幸事。遵义是一座光辉的城市、多彩的城市。铭记了伟大转折的历史,承载了砥砺奋进的荣光。厚重的历史、多元的文化,赋予了遵义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独特的文化符号。
陈加林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家齐聚在有着浓厚红色文化色彩的古城,以“明德尚艺、守正创新”为已任,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即将开启一段难得的、难忘的学习历程。本次培训,直接面向西部的基层美术家,做实事做好事,送艺术送温暖送关怀,送来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艺术惠民政策,贴心贴地气,是送给贵州美术家的份厚礼。 李伟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艺委会组织全国专家来到贵州土城开展文艺培训志愿服务活动。一直以来,贵州美术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但在基层,还有许多美术教师、美术爱好者缺乏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很高兴大家能有机会参加培训班安排的各项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促进贵州革命老区基层美术工作者与我们的名师相互交流和学习,推进贵州美术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使培训取得丰硕的成果。
冀彦伟说,本次培训是中国文联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贯彻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精神,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促进基层群众文艺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动实践。 范迪安指出,本次培训大家来到土城,希望大家能更多感受红色文化传统,在这样一个红军长征期间经历激烈战斗,又使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标志地方,听到许多关于长征的故事。能够更深切地感受红色文化对我们今天文艺创作的重要意义,在遵义这块红色热土上重温长征的历史,要领略和学习的就是长征精神,就是要把红色文化的传统转化为今天艺术创作和进行艺术探索的精神支持。这次培训班选择在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得到贵州省各界的重视,让大家在思想上得到学习、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本次培训也体现了志愿服务艺术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集体培训,感受文艺界向上向好的气息与气象,感受艺术名家对艺术的追求,希望参训学员学习艺术家们身上的精神,在美术创作上,脚踏实地、深入生活,用于创新、在未来的创作中有所成就,在艺术发展上不断发展,成长成才!
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还举行了书画捐赠仪式。 此次培训,为来自各地的美术爱好者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将对遵义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提升遵义市的文化内涵与知名度、美誉度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袁千利
编辑谢国欢
编审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