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教学中有效落地,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中)抢抓教育改革契机,在国家课程实施中研究开展项目式教学,努力建设“在研究中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优质教育生态。学校弘扬“包容、开放”的文化精神,把“每个孩子都优秀,每个学生都精彩”作为育人理念,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学校培养目标。由此推动了学校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项目式教学成果。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以下简称“青岛三十九中”)白刚勋校长,作为领航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中小学海洋教育集团总校长,秉承着“问题即机遇”的发展观,遇到挑战不断变革,让一所传统名校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科学家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创立了我国首个中学海洋教育课程体系,为海洋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了典范;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项目式教学,被评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别示范校,被誉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课题化学习走向项目式教学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经过10多年的探索,青岛三十九中的海洋特色教育以海洋课程体系为轴线,整合海洋优势资源,搭建海洋课程实施平台,通过课程的顶层设计、过程性评价、学分制认定、激励学生系统高效地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形成了以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实现中学与大学的有效衔接的海洋特色育人方式,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在了解青岛三十九中海洋教育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说:“青岛三十九中在海洋教育和课题研究实践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与北师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是一致的。在海洋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增强,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升。”年初,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就项目式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发表演讲,课题研究学习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与学校当初以海洋教育为载体的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研究,有着相同的实质内核。
于是,缘起海洋,深于课题,学校发展迈入新的阶段,牵手北师大,开展项目式教学。
优化项目式教学教育生态
项目式学习即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主张学生通过一定时长的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完成一项源自真实世界经验且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进而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能、高阶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21世纪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使学生、教师、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这四大要素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师从讲授者和指导者变成学习活动的资源提供者和参与者,从专家变成顾问或促进者;过程评价或绩效评价与可视成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