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校园遍吹文明风

南宁市秀田小学的孩子们在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本报记者周珂

——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数量。

23.7%——各级文明校园总数在全区所有学校的占比。

%——全区学校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实现全覆盖。

这不仅是体现成效的数字,更是我区各地各学校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抓文明校园创建,让学校遍吹文明风,处处见文明的有力佐证。

文明校园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从青少年抓起的基础工程、打造实现中国梦主力军的战略工程、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铸魂工程。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动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全区各地各学校在自治区文明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思想道德、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校园文化、优美环境、活动阵地建设好”的标准,多措并举打造文明校园,多彩活动引领文明风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铸造灵魂

让学校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

“思想道德教育好”是创建文明校园的根本,亦是引领学校健康发展的灵魂所在。

桂林理工大学积极推进“课堂·网络·体验”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广西高校首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基地——“桂林近代革命史展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强化;

南宁市秀田小学秉承“德润校园,奠基多彩人生”的办学理念,培育“修身律己讲道德、明辨荣辱讲公德、日行一善讲美德、诚实守信讲品德、慎思有志讲学德”的“五德少年”;

贵港市江南中学成立“江南中学学生业余党校”,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各地各学校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组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民族英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学习宣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进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

红色文化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百色学院推进百色精神铸红魂“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坚持“红色主导”“民族特色”“打造品牌”,持续开展“唱红歌、跳红舞、诵红文、走红路、讲红色故事”五个一工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有成效、有特色、有亮点。

崇左市龙州县高级中学以“红色龙高”为主题办学,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编有《龙州高中年校史画册》等校本教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各地各学校积极参加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主办的《红色传奇》进校园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开展“看《红色传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诵红色经典、悟红色精神”等活动,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加强引领

让学校成为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身处校园的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的影响。

柳州市民族高中领导班子认真践行“一岗双责”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加强“线上+线下”党员教育和规范化管理,强化支部建设,形成“一把手”主抓、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文明校园创建格局;

桂林中学以“百年桂中党旗红”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实施“教育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出“绿色校园、历史底蕴、人文素养、现代科学”创建思路;

玉林市第一中学坚持党建“工程”成为品牌,获评市教育系统“六好”党支部、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近年来,全区各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学校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梧州市民主路小学以“圣心教育”为主题,积极开展“四有”星级教师评比、“争当圣心贤师”等活动,选树校内优秀师德典型,校园内师德师风愈发淳朴。

北海市实验学校开展“蓄养训练营”教师培训活动,分为预备班、一二龄班、全员班、骨干班,因需实训,逐层提升,激发了全体教师比学赶超、敬业奉献的工作热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各地各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符合学校特点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的老师,锻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成风化人

让学校成为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

良好的校园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浸润心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南职精神为核心的金葵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以金葵奖、金葵花合唱团、金葵义务维修队、金葵校车队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金葵花合唱团唱进央视合唱春晚,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声乐类比赛等多个赛事中斩获奖牌。

钦州市第三小学强化“军魂养正、知行树人”办学理念,以军辅德、以军促智、以军健体、以军创美为载体,不断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打造了广西第一所少年军校。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抓手。各地各学校通过校风、学风建设,厚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防城港市东兴中学以“边·海”为主题,不断吸收独特的边海、京族传统文化,逐渐提炼、形成了“发展边海人文教育,培育国门特色人才”的办学理念;

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中心小学围绕白裤瑶民族文化,开设民族服饰传承班、皮鼓传承班、舞蹈传承班、铜鼓传承班、陀螺传承班等5个特色兴趣班,其中,皮鼓传承班参加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来宾市象州县马坪中学举行壮欢山歌演唱、壮欢山歌创作等教学活动,开展课前唱山歌、课间播山歌、课后讨论山歌等山歌进课堂活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区各地各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

环境育人

让学校成为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构建一个融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是各地各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的共同追求。

玉林市陆川中学凸显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在校园建设中以体现客家文化元素为主,功能分区清楚,错落有致,透溢出浓郁的文化、生态、环境育人气息。

贺州市昭平县五将中心小学依托学校“水”文化底蕴,以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将“桂江石三部曲”和“桂江水四重奏”建设融入校园整体建设,使“母亲河桂江”为主题的校园水文化有亮点有深度。

学校不仅是求知上进的场所,也是提升品位、陶冶情操的地方。全区广大学校结合民族特色,因地制宜,积极建设优美校园环境,推动实现校园建筑、道路、景观等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学校不仅是读书育人的场所,也是涵养文明、传承文化的空间。各地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还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依托新媒体、校报、校刊、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墙体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培育了一批创建品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建网络宣传阵地,积极打造特色融媒体平台,推出了“跟着总书记重温入党誓词”等微视频、H5、动漫等新媒体作品,开发了VR漫游长征沿线纪念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