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后,印度又建立了一个新目标:在半导体领域超越中国。
据澎湃新闻报道,莫迪近日在其家乡古吉拉特邦举办了一场半导体年会。在这次会议上,莫迪表示印度希望成为半导体行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世界芯片制造商。不仅如此,印度IT和电子部国务部长拉杰夫·钱德拉塞卡尔更是表示,在半导体领域,印度有很大机会可以超越中国。
事实上,印度想打造自己的半导体领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莫迪2年前就公布了一项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希望以此来吸引外国资本到印度建厂。然而,现在已经2年时间过去,现在仍旧没有一家公司成功在印度建立半导体工厂。
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几周前富士康就退出了和印度金属石油企业韦丹塔的合作计划。需要知道的是,这笔计划的投资金额高达亿美元,但富士康由于不满韦丹塔的项目进度,直接退出了和韦丹塔的合作计划,自己单干。
在莫迪举办的半导体年会上,富士康也安排高管前往参加了,并决定在未来5年时间里在印度投资20亿美元。其中,富士康现在已经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计划建立一家零部件工厂,投资额为1.94亿美元。
除了富士康,其实还有几家半导体巨头也决定前往印度投资,其中就包括美国超微公司(AMD)、美光科技。
超微公司决定未来5年时间内在印度投资约4亿美元,并在印度建立最大的设计中心,将会帮助印度解决个工作岗位。而美光科技则是本次最看好印度的公司,其决定投资27亿美元,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建立封装和测试业务的工厂。美光科技表示,此举将会解决印度个工作岗位。
不难发现,其实这3家目前已经确定要前往印度建立半导体工厂的企业还是比较保守的。因为对比富士康和韦丹塔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如今这3家公司的总投资额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为何这些企业会如此小心翼翼呢?用网友的话来讲,就是怕“印度赚钱,印度花”,到头来自己什么都没捞到,反而给印度白白打工。
自然,这只是一些浅显的见解。从根本上来看,之所以外资不愿意去印度投资,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印度本身就是一个联邦共和制的国家,莫迪的职责只是象征性的,实权其实掌握在各个邦的管理人。
如此一来,就会发生各个邦之间的行事规则完全不同,各级人员也会用不同的标准去约束外资企业。如此以来,在印度的外资企业就像是陷入了沼泽地,动弹不得,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印度各级人员将自己的利润蚕食。小米集团前段时间被无缘无故罚款48亿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除了印度本身的制度问题,还有几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下面一一列举。
1、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印度的商业环境相对复杂,具有繁琐的行政程序和法规。企业在开展业务时需要应对大量的许可证、证书和报告,这增加了运营的时间和成本。此外,印度的法律环境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合规要求和法律解释难以理解或变动频繁。
2、市场准入限制:印度对一些行业设立了市场准入限制,这对外资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例如,零售业、金融服务、电信服务等领域存在对国外投资的限制和条件。这些限制可能包括外资股比的限制、必须与本土企业合作等等,限制了外资企业在这些领域的自由竞争和发展。
3、土地获取和劳动力成本:在印度,土地获取的程序复杂而且时间消耗长,这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困难。此外,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存在技能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在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外资企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培训和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4、基础设施和物流:印度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不平衡,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例如,公路交通拥堵、电力供应不稳定、港口和机场的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外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和交付效率方面面临挑战,并增加了运营成本。
5、本土竞争和文化差异:印度市场具有激烈的本土竞争环境。印度的本土企业通常具有深厚的市场理解、供应链优势和成本优势。外资企业在与本土企业竞争时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此外,印度的文化差异和消费者偏好也需要外资企业进行适应和理解。
尽管印度存在一些投资障碍和挑战,但印度一直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近年来,印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放宽外资限制、简化行政程序、提供税务激励和建设基础设施等。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改善印度的投资氛围,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进入印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