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整完善65处应急避难场所、提供灾害风险保障金亿元……近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为减少大风、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损失,我市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灾害风险常态摸排机制。坚持经常摸排与集中摸排、普遍摸排与重点摸排相结合,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对隐患问题进行大起底,确保各项措施末端落实。今年入汛前,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及重点防范区域进行全覆盖核查,共确定处地质灾害隐患,相较去年核销13处、新增1处,逐点位采取了相关防范措施,并持续不断组织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果断组织避让。
建立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应急管理、气象、水务、自然资源、住建、城管等主要预警和涉灾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突出抓好暴雨等极端天气预警,遇灾害性天气提前1天发布风险信息、6小时发布预警信息,努力把风险防范在早、化解在小,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灾害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加强自然灾害风险信息的收集、梳理、汇总和分析,组织气象、水务、地震、自然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及有关专家,对风险形势定期或随时进行会商研判,科学评估风险等级,把握工作主动权。
建立救援现场指挥协调机制。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较大自然灾害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做到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实现相关部门支持、跨县区响应、上下左右互动、军警地方共享的工作格局。
建立自然灾害救助保障机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和专业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库为中心,县库为骨干,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多种形式并存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立资金管理、救助标准等救助制度;修整完善65处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万平方米,可满足47.万人避险避难;农房保险全覆盖9个县区,可为群众提供灾害风险保障金亿元。
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科科长云朝阳介绍,当前我市正处在“七下八上”的主汛期,这也是致灾因素比较集中的一个阶段。市应急和有关部门始终百倍警惕,把防灾减灾救灾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张宏宇
编辑: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