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疗机构应如何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答:
根据《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如下措施预防医疗事故:
1、以患者为中心,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
2、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诊疗规范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风险管理。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对诊断、治疗、护理、药事、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2)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4、开展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
(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展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保障临床应用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2)采用医疗新技术的,应当开展技术评估和伦理审查,确保安全有效、符合伦理。
5、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卫生、消毒妖姬、血液等的进销存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药剂、血液等的进货查验、保管等制度。禁止使用无合格证明文件、过期等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药剂、血液等。
6、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1)需要实施手术,或者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在患者处于昏迷等无法自主作出决定的状态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说明等情形下,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2)紧急情况下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7、对较高医疗风险的诊疗活动提前预备应对方案。
开展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具有较高医疗风险的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应当提前预备应对方案,主动防范突发风险。
8、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因紧急抢救未能及时填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篡改、伪造、隐匿、毁灭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9、积极回应患者复制病历资料要求,并在复印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患者要求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制服务,并在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在场。患者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依照《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规定,查阅、复制相关病历资料。
10、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指定有关人员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11、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设置统一的投诉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公布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程序和联系方式等,方便患者投诉或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