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论坛之专题论坛四——机器人教育分论坛在线上准时与观众见面。本次论坛含7场专题报告,用时3小时4分钟,线上听众达到54.2万人次,且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机器人教育专委会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胜利召开的东风,在线上举行机器人教育分论坛。论坛特地邀请身处教学一线和指导中小学生科创活动前沿,且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委员,就其单位和个人在青少年机器人教育上的教学经验、工作成果、育人规律、活动方式进行线上交流。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特种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罗庆生主持分论坛,并开启了第一场报告。罗庆生在《新形势下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出路与前途》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的起跑后加速阶段,速度不快但加速势头很猛,呈现出广阔的发展远景。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缺乏科学的课程大纲、合格的教学内容、适宜的辅助教具、专业的任课老师、公正的竞赛活动、严谨的考评机制等。
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罗庆生提倡素质教育和机器人教育,设置囊括初级到高级课程的一系列机器人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我研判、自主实践、自由创新。为了改变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发展不利的状况,他建议:建设一批“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地区联盟”;形成一批“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参照样板”;推广一批“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有效方法”;创建一批“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品牌活动”;搭建一批“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特殊舞台”。罗庆生的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广大观众的热议与好评。
人大附中通用技术教师李作林随后作《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的报告。李作林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和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拥有丰富的科技实践指导经验。报告中,他以人大附中的机器人课程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学校师资队伍、硬件环境、校外机器人教育资源等,并阐述了学校机器人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科技竞赛、科研有机结合,整合各类科技活动,融入常规教学,课程化实施与推进,聚焦核心素养。他说:“科学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提升全体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作林还具体阐释了人大附中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一是机器人项目建设以必修和选修课为主阵地;二是社团带动兴趣的深入发展,在竞赛中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三是社团采用老带新、传帮带的形式,高年级指导低年级,已毕业学生为在校生做专业引领;四是教师结成小组,包含了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飞行器设计、机械电子等多领域一线教师;五是跟大学实验室或研究院所开展合作,带领学生开展项目或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师及学生共同进步。此外,他还分享了人大附中在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具体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和教育反思,着重强调了“尊重个性,挖掘潜力”这一机器人教育的价值与追求。
北京二中教师、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高凯与大家分享了《北京二中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高凯在报告中从三个方面对北京二中的机器人教育进行了详尽介绍。一是着重介绍了北京二中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二是讲述了北京二中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聚焦拔尖人才培养。三是分享了北京二中科技教育的成果。
对于英才培养,高凯认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