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光谷,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线

初期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102/4549564.html

为湖北在全国创新竞位中提供关键支撑

中国光谷,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线

武汉未来科技城。

时代的列车驶入年,昂扬奋进的“十四五”,从这里开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同时,也是光谷全面开启东湖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全力迈向“世界光谷”的关键五年。

2月2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发布光谷“十四五”规划及年远景目标,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产城融合三大发展任务,从经济、创新、改革、生态、民生、党建、城市管理等多个纬度,制定光谷未来5年的创新发展路线图。其中,创新引领是光谷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前,国家战略矢志不移聚焦科技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位列年国家八项重点经济任务之首。

年7月,国务院时隔30年再次出台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支持国家高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1月5日,年全国科技工作会召开。科技部提出,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

2月18日,开年第一天,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要提高全省创新布局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

一系列省及武汉市重大创新战略,密集布局光谷。

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湖高新区,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刚刚挂牌的“七大湖北实验室”中,五个布局在光谷。

武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该市“八大战略”之首,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加快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高水平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

犹记得年的那个春天,长期致力于半导体电子器件、光无源器件和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黄德修教授,首次向时任武汉市委书记进言,并向武汉市科委递交《关于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中国光谷”的建议》。

同年3月,许其贞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号提案”,建议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是年5月,杨叔子、熊有伦、赵梓森、周济等26位在汉院士联名签字,恳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年,东湖高新区正式获批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诞生。

20年后的今天,不负众望的中国光谷,已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GDP跨越亿元大关,用创新驱动引领着百年工业城市武汉,实现了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一跃。

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线,光谷未来5年GDP将冲刺亿元大关,实现经济倍增。而建设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多重战略叠加的创新使命,无异于再造一个“光谷”,也为这片“永远年轻、永远奔跑、永远热泪盈眶”的土地,开启了全新的时代序章。

年,当“世界光谷”初步建成,东湖科学城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我们从光谷近半个世纪的创新长河中回望今天,或许,又是一个“春天的故事”。

光谷“十四五”关键词:发展格局

一城主导、两廊支撑、三板升级、四方协同

东湖科学城将成光谷创新“主引擎”

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实验室。(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独家授权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电机。(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独家授权图片)

根据光谷“十四五”规划,光谷未来5年将坚持“一城主导、两廊支撑、三板升级、四方协同”发展格局。“一城主导”即东湖科学城;“两廊支撑”即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与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三板升级”即全面提升以光谷中心城为核心的“主中心板块”,东部武汉未来科技城和左岭千亿大道、西部星河广场至关山大道“两副板块”,以及花山、流芳、龙泉和滨湖等“四组团板块”;“四方协同”即面向武汉及城市圈的东西南北全方位互融互通。

一城主导:东湖科学城

“十四五”时期,把东湖科学城作为提升光谷创新首位度、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规划范围上,以光谷科学岛、九峰山科技园、生命AI中心等现有创新平台为内核,涵盖光谷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区域,辐射“武鄂黄黄咸”全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相关区域。

东湖科学城包含大科学装置、科研创新、产业转化、科技服务等功能区分,将形成创新资源高端、科研成果高产、产业转化高效、科技服务高质等集中显示区块。

力争到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武汉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撑,成为全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的“耀眼明珠”,以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部布局中的“王牌主力”。

两廊支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

“十四五”时期,光谷将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落地实施,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建成高端人才集中、创新要素集聚、高端产业汇聚的科技创新轴、快速交通轴和品质生活轴,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

同时,高标准推进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建设,优化蓝绿空间生态景观,串联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完成水道、绿道、空中轨道以及重要节点建设,成为城市会客功能、生态示范效应、自然智慧特色的绿色发展轴、文旅休闲轴和形象展示轴。

两廊交汇形成的“黄金十字轴”,将成为支撑光谷高质量发展的“主框架”。

三板发力:“一主两副四组团”同步发力

“主中心板块”为光谷中心城,未来5年将建成亚洲最大地下综合空间,成为“黄金十字轴”地面中心节点。该片区还规划及建设有“五馆一中心”(党校、老年大学、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光谷五路千亿大道、省科技馆、中国建筑科技馆、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等,重点打造支撑能力突出、城市品质高端、具备国际化生活环境的光谷标志性区块。

“两副板块”,东部以武汉未来科技城为中心,加快左岭千亿大道建设,增强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服务的集聚承载能力,打造科创平台集聚、龙头企业集中的科创引领区块;西部以星河广场为中心,加快推动关山千亿大道建设和区域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升级、设施升级和功能升级。

“四组团板块”为花山、流芳、龙泉和滨湖等四个组团,将围绕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文旅休闲、研发设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等特色产业。

四方协同:加速与武汉及城市圈互融互通

积极承担武汉“一城、一圈、一群、一带”区域协同发展引领使命,向西承接中心城区高校群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培育,向东拓展未来科技城的科创潜力和辐射范围,向北融合航天港的高端产业,向南联合健康园的医药产业集群,引领武汉全域、尤其是大光谷板块一体化发展,推进武汉“1+8城市圈”中东部“1+4”(武鄂黄黄咸)区域协同创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光谷“十四五”总体目标

抓创新、抓经济、抓改革、抓民生

加快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着力把光谷建设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长江中游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

创新能力稳居第一梯队

●东湖科学城建设初显成效,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推进,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万家,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经济发展力当全省领头羊

●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集聚,抢占未来产业先发位置,全区经济总量突破亿元。

改革开放引领区域发展

●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引领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外贸量质同升,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深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产城融合成为标杆样本

●长江大保护成效更加显著,光谷生态大走廊高标准建成,大气、水体等主要生态质量指标全面达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态科技新城。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社会保障网络体系更加完善。

光谷“十四五”关键词:科技创新

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密集布局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加快建设和提升精密重力测量、脉冲强磁场、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布局建设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

加快布局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智能计算中心,发展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创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中部要地。

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聚焦国家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新机制,推进实施“揭榜挂帅”和“悬赏制”,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在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基础软件、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突破一批前沿引领技术,支撑未来产业发展。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要以“钱变纸”推动更多“纸变钱”,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高效协同,加速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完善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旗帜鲜明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支持“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加速孵化衍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促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落地转化。

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发挥大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在人才创新体系上,强化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健全人才有奖、荐才有奖、育才有奖、用才有奖、留才有奖的激励体系,构建全球化的人才引流、导流网格,实施人才“注册制”,推行人才评价积分制,打造人才引领发展的“光谷模式”。

光谷“十四五”关键词:产业发展

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比翼齐飞

做大做强光电子、生命健康两大万亿集群

“十四五”时期,光谷将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旗帜,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两强带动、两新融合、抢抓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持续提升经济发展首位度。

在支柱产业上,“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万亿集群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光联万物,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突出“光”特色,做强“芯”核心,做大“屏”规模,强化“端”带动,优化“网”生态,打造全球顶尖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

面向人民健康和临床急需,跨越式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紧抓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建设机遇,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诊疗、生物农业和生物服务等前沿领域,打造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在新兴业态上,推进数字经济与新消费深度融合,加快以5G、物联网、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础;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布局建设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服务和治理水平,在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领域,加强应用场景打造和试验示范。

在未来产业上,抢抓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产业跨界融合、社会需求升级及规制变动带来的新机遇,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生物、空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催生若干引领未来的原创性产业,形成若干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构建新兴技术应用场景。

光谷“十四五”关键词:产城融合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科技新城

5年内,继续新建地铁、医院

民生幸福是光谷的城市温度,也是引人聚才的最好环境,更是创新发展的软实力。

“十四五”时期,迈向世界级科技新城的光谷,在交通、教育、医疗、生态、社保体系等方面将全面提升,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民生发展格局。

在现代化交通体系上,多个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将加快建设,完善与鄂州机场、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等核心交通枢纽的路网链接,同时推进光谷长江大桥、高铁光谷南站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地铁19号线、空中轨道与地铁9号线、13号线、29号线规划建设。

在基础教育体系上,鼓励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与市属、部属院校、国外院校合作办学,打造一批初高中名校。实施“信息强教”,推进智慧课堂、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等教育信息化新模式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体系上,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信息化升级改造。医院,医院建设光谷院区。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支持社会办医,完善养老服务、特殊群体保障体系,加强困难特殊群体兜底保障。

在生态文明体系上,加快建设光谷生态大走廊、“两山”生态绿心和“三湖”滨水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样板。

在社会保障体系上,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人才保障房、征收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

光谷“十四五”关键词:改革创新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多项改革

形成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

改革与创新是光谷高速发展30多年的根基。在“十四五”,光谷的改革重点依旧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展开,主要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力争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武汉、湖北乃至全国制度建设作出示范。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光谷将完善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政策,扩大股权激励专项资金总额。加快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技术要素与土地、资本、劳动力、数据等要素发生化学反应。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标准地”制度,实施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企市场化运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和政策体系,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在促进科技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方面,谋划设立光谷科技银行、支持大型银行设立光谷科技支行,大力发展商业保理、消费金融、融资租赁、金融科技等新机构,打造现代金融业。积极承接国家金融创新试点,开展系列创新试点申报、落地工作。

加快东湖国家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创新发展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数字货币、金融数据专区、数字征信等研究,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等落户。

扩大政府创投引导基金规模,加大对天使投资、风险基金支持力度,打造中部地区风投创投中心,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布局产业基金,建立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链。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再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在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建设智慧政府,着力实现系统打通、信息共享、一网通办。

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光谷年远景目标

,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展望年,光谷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东湖科学城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开放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一批领军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成为全球高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美丽科技新城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质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样本。

年,“光谷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启动,新增公园绿地4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6万平方米。

来源:湖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