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将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中之重。年4月至6月,教育部组织全国开展一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回头看”工作。
目前,“回头看”的阶段性成果正在陆续发布。
其中的亮点包括,截至4月0日,全国累计排查培训机构个(含线上、线下机构,含已关停的机构复查及非学科类机构涉嫌开展学科类培训排查),其中发现有问题机构个,占比2.2%。
截至目前,已连续不间断对线上培训机构开展1次巡查,掌握违规线索近条。
监测显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总体平稳,部分地区体育类培训价格略有波动。
多地通报了一批违规开展培训的机构名单和隐形变异培训情况。
一名地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5月以来,该省已将“回头看”工作部署到县一级,6月20日前上报最终结果。期间,每个月要分两次上报动态监管情况,既包括发现的问题,也包括是否建立相应治理机制。
“回头看”七大重点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回头看”工作“看什么”?
按照今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重点是以下“七看”。
(一)看培训机构压减。是否存在“假注销、真运营”现象,重点核查已经注销的培训机构仍在利用原师资、生源等继续开展学科培训等情况。
(二)看“营转非”“备改审”。是否存在“名有非营利外壳,实为营利性行为”现象,重点核查抽逃开办资金、私设账外资金、违规关联交易、虚增业务成本等情况。
(三)看培训收费监管。是否存在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未纳入监管情况,重点核查违规收费、使用不规范合同、未规范执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要求等情况。
(四)看隐形变异治理。是否存在各种违规开展学科培训现象、打“擦边球”,重点核查无证无照机构违规培训、个人以“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等情况。
(五)看材料和人员规范。是否存在培训材料内容不合规、从业人员不符合资质等现象,重点核查前期专项排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
(六)看数据信息填报。是否落实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使用要求,重点核查填报数据信息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等情况。
(七)看风险防范。是否能及时发现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重点核查解决退费难问题、校外培训监管执法、防范化解劳动用工风险等机制建立及落实等情况。
全国试点探索经验
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等9个城市是全国“双减”改革试点,截至4月底,这些城市的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
教育部网站5月16日消息称,9个试点地区的个区县已全部实行校外培训网格化综合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区县覆盖率%;有个区县建立了学科类培训专家鉴别机制,覆盖率达92%,领先全国18个百分点;有个区县教育系统拥有2名以上执法资格人员,覆盖率达91%,共有教育行政执法资格人员人。
各试点地区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面纳入预收费监管范围;非学科培训机构纳入预收费监管共家,监管金额1.6亿元。
5月12日,北京市通报,清理查处了15起无证违规学科培训,其中包括8家机构和7名个人。
这些机构大多为小型机构,在海淀区长远天地大厦一处,就查处了4家违规机构。
5月10日,重庆市通报了5起校外培训违规行为。这些机构中,有的没有办学许可证,有的已注销学科类培训机构未办理办学许可证,有的则从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为非学科类机构,但都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还有的机构以阅读、写作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
广州市今年以来压减高中学科类培训机构24家,查处隐形变异问题54起,关停取缔无证机构家。
“假注销、真运营”机构全部关停
在全国层面,教育部网站5月17日消息称,各地在有序推进“回头看”工作。
截至4月0日,全国2个省份91.4%的县(市、区)已启动“回头看”工作,其中已有41.6%的县(市、区)已完成辖区内所有培训机构排查。
全国累计排查培训机构82,个(含线上、线下机构,含已关停的机构复查及非学科类机构涉嫌开展学科类培训排查),其中发现有问题机构个,占比2.2%;审核培训材料,份,发现不合规培训材料份,占比0.5%;审核从业人员资质,人,发现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学、教研人员71人,占比0.%。
在机构压减方面,累计排查发现“假注销、真运营”培训机构09个,已全部关停取缔。
在“营转非”方面,累计发现违规按营利性经营的机构15个,全部同步整改。
在培训收费监管方面,累计排查发现未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机构个,超政府指导价收费50.6万元,已全部完成整改,全额退费。
在隐形变异治理方面,累计排查发现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各类机构个,主要包括:涉及证照齐全机构个,其中已责令个完成整改;涉及证照不全机构个,其中已责令停办、限期整改个。此外,个人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1人/次,其中已整改完成人/次;涉及中小学在职教师7人,各地已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涉事教师先暂停工作、再调查处理。
在材料和人员规范方面,累计排查发现不合规培训材料份,其中责令停止使用并清理销毁份;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学、教研人员71人,其中立即停用或转为非教学岗人。
在数据信息填报方面,累计发现有个机构未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其中已督促家培训机构完成运营信息平台登记。
在风险防范方面,累计有个县区建立了重点核查解决退费难问题、校外培训监管执法、防范化解劳动用工风险等三项机制,占已排查县区数的80.%。
非学科培训价格总体平稳
非学科培训分类管理正在步入制度性轨道。
教育部网站5月16日消息称,各地持续推进机构底数摸排、标准制定、审核审查等工作。北京、上海、广州、南通等市已部分出台或正在研制非学科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自年4月起,教育部监管司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每月开展一次非学科类培训服务市场价格监测。
监测数据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前后的非学科类培训服务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年4月,监测城市的基础体能、足球、乒乓球、游泳、围棋、中考体育、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编程培训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小时元、86元、86元、元、80元、16元、元、元、74元、98元、元,与年1月基本持平。
部分地区体育类培训价格略有波动,如北京足球(小学小班课基础班)价格比年1月上涨1.6%,南京中考体育(初中小班课基础班)价格比年1月下降18.4%。
另外,艺术类培训价格高于其他类别,非学科类培训价格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线上巡查发现四类问题
线上培训的市场份额和渗透率日益提升,教育部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常态化全面线上巡查监管。
教育部网站5月18日消息称,截至目前,已连续不间断开展1次巡查,掌握违规线索近条。
巡查发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个别已完成“备改审”线上培训机构存在以虚构与政府部门合作等方式诱导家长购买课程、以隐形收费或拆分订单等方式逃避收费规范要求等问题;
部分未取得线上培训资质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刻意隐藏其“教育”“培训”属性,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
部分电商店铺在文具、教辅商品中加入收费课程;
个人擅自开展“点对点”培训,通过免费视频等方式诱导家长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