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在黄浦江畔徒步的城市漫游,一次聚焦百态人生的戏剧书写,一场解析传统戏曲魅力的艺术体验,三个带着孩子演出绘本剧的表演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来到上海,参加“剧院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训”,实践着他们的创想,让艺术与公众的连接有了更多可能性。
据悉,“剧院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训”是国内首个以艺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为选题的人才培养项目,由22位从事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研究与教学的知名学者和12位来自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等艺术机构主要从事公教实践的专家,形成一流、交叉的师资团队,主要培养剧院公教工作者“基础理论的应用”“创意项目的研发”“特色活动的组织”三类能力。
11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年资助项目“剧院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训”冠军方案组《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城市漫游与文化考古项目在杨浦滨江启程。项目整合真实遗址、文化历史、艺术、公共教育,跨越人与城市的边界,重新思考人与城市的关系。
据介绍,“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以上海纱厂女工王根英从普通女工蜕变成女英雄的真实历史故事为背景,展开漫游路线。参与者从杨浦纱厂大班别墅出发,途经上海自来水厂、上海船厂分厂、上海毛麻仓库,通过秦皇岛路渡轮,最后来到时尚艺术中心。在2.5公里的旅途中,人们可以看到工业沿革和城市变迁的轨迹,活动现场的音乐、声景、沉浸式体验等跨媒介艺术形式将激发他们的情感末梢。
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可阅读与简单导览的城市漫游,《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视角从“物的城市”转变为“人的城市”,以个体经验与情感激活历史与文化的温度,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是年世界城市日的口号,其意义正在于探索从行动出发,将地方故事讲给世界听。
11月26日,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戏剧社参与“剧精绘神”即兴绘本表演工作坊的11位小学生,在“飞来飞去的棉花糖亲子剧场”推出由自己编创、演出的原创绘本剧。
“剧精绘神”即兴绘本表演工作坊也是“剧院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训”实践成果项目之一。有别于传统的戏剧排演体验,该工作坊从绘本、即兴、编创三大特点出发进行创新,旨在利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时间,通过即兴戏剧、绘本创作和音乐情境的体验,锻炼少年儿童的感官想象、肢体开发和语言表达,引导打造原创绘本,将其排演成绘本剧。
“人生戏文”项目组用“走过人生的旷野”道出了人生百态。参与者与老人们倾心交流,引导他们写下自己的故事,再经过艺术化处理形成生动感人的短文小品。文字初稿完成后,参与者通过喜马拉雅《人生戏文》官方频道,用自己的声音将这些文字记录,将每一个小故事娓娓道来。
游园造梦昆曲跨界共创体验活动以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片段“游园惊梦”为核心IP,策划落地跨界艺术共创、名家零距离导赏及昆曲妆造体验等一系列昆曲艺术公共教育活动。他们选用富有浓郁中国风色彩的伴奏,将中国传统曲艺昆曲与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说唱,以及古典雅致的小提琴融合到一首歌曲中,跨界融合共创让经典焕发新的光彩。
目前全国有近家专业剧院,“美育+剧院”正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现象。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董峰认为:“近年国内演艺市场悄然变化,除演出外,剧院承载越来越多美育功能。未来,剧院将是一个以市场演出、公众教育协调发展为中心的新型文化空间。”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王雪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