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的精神和要求,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达到多学科育人的效果,年3月16日上午,许昌市光明路小学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共同观看学习了“走向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变革系列论坛课例展示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板块:一是专家对话,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究学院小学部副主任刘克臣老师对现象及思考进行解析。二是案例展示。三是刘克臣老师做总结分享。
首先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究学院小学部副主任刘克臣老师对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背景的认识、现象及思考进行解析。刘老师指出版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中均有这样的要求: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要打破固有定式,在摸索中前行……
第二板块是案例展示,两位老师的课都很好的体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脱离学科而单独存在。应以学科内容,尤其是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主干,运用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主项目或问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节由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的郭帅老师带来的《度量衡的故事》案例分析。刘老师是如何带领孩子们走近度量衡,感受度量衡,运用度量衡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的探究之旅吧!
刘老师通过跨学科的设计与实施中的四个活动:一、查找资料,了解度量衡;二、体验计量单位及发展;三、借助成语典故,应用计量单位;四、组织“度量衡的故事”的墙报展,让学生感悟计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丰富了对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了量感。
通过本次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学生通过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联系,深刻感悟跨学科学习的乐趣。
第二节是由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的的王楠捷老师带来的《水是生命之源》案例展示。
王老师的案例从三个方面突出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学习:我们真的缺水吗?我们真的浪费水了吗?我们如何节水?将数学与信息技术、道法、语文、美术巧妙的无缝衔接。
最后由刘克臣老师从两个方面: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来做总结与分享。刘老师结合新课标的教学案例分析,用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向老师们阐明如何把握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逐步渗透“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的同时,还不忘把自己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摘录下来。
通过教研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综合与实践领域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细致入微地斟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带需要着孩子们跨越学科知识界限,融通知识关联学知识,提能力,培兴趣,养习惯。
编辑:马亚楠
审核: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