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市寒亭区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阵地+N”模式,以乡村“复兴少年宫”为主阵地,依托乡村学校原有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加快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
整合资源,拓宽教育阵地
为培养乡村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寒亭区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乡村“复兴少年宫”这一主阵地,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针对如何建好乡村“复兴少年宫”,发挥着各自的光和热,成为“N”中的一份子,搭建了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阵地+N”主体架构。同时,进一步开拓思路,不断健全乡村“复兴少年宫”的管理运行机制,有效整合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社工站”“未成年活动中心”“四点半课堂”“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资源,实现服务阵地从学校向农村延伸、服务对象从中小学生向学龄儿童延伸,全域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同时,制定统一考核管理办法和工作规则,定期对乡村“复兴少年宫”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并纳入文明校园、文明村镇的考核内容。截至目前,第一批试点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30余个。
精心策划,丰富实践活动
通过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提升乡村“复兴少年宫”场馆、功能和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载体,打造特色活动,拓宽实践基地,让特色文化走进乡村“复兴少年宫”,结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成长需求,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围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三大主题,配备活动器材,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开设了音乐、书法、风筝年画制作等多个兴趣班,开展了“党的故事我来讲”、“优秀童谣唱起来”、“暑期安全讲座”、“口腔大讲堂”课外授课辅导、“木版上的色彩”年画拓印、“趣味科普,欢乐同行”科普体验等系列教育活动余场次,让乡村“复兴少年宫”成为青少年的重要实践基地。
突出特长,强化辅导队伍
坚持公益属性、注重素质培养,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文艺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的主力军作用,整合区、街、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资源,突出特长,组建专兼结合的志愿服务师资队伍。发挥区文明办、区教体局的枢纽作用,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到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卫生健康、心理辅导等青少年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文艺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本地民间艺人、文艺志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特色特长,如风筝轧制、年画创作等,面向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培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学校老师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发挥学校老师的作用,面向所有未成年人开展音乐、体育、书法、绘画等文体活动。同时,组织动员文化、教育、体育、科技人才,包括“五老”志愿者、退休教师、返乡高校学生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充实师资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