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学分银行成为终身学习立交桥

学分银行是一种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制度与学习管理制度,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是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建立以学习成果的存储、认定、积累、转换为主要内容的学分银行制度,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学分银行发展源起与特点

国内外发展情况

学分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成果学习量、价值和水平的计量单位,最初只适用于一个专业的一门课程。19世纪90年代美国为缓解入学和就业压力,促进两年制社区学院与四年制大学学院之间的转学衔接,率先提出了学分转移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前夕,欧洲为了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促进欧盟高教区建设,开始将大学学分在欧洲31个国家之间进行转移。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也相续开展了各种适应本国教育发展需求的学习成果认证、评估与转换的学分银行建设。在我国,本世纪初的前十年,教育部为了配合职业教育改革出台了《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在中职教育中推进区域间、学校间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探索和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累积与转换信息系统(学分银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48号)、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中相续提到“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尤其在最近几年,国家提出要在年前“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尤其是要建立含多种类型、多层次教育的个人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方便社会学习者存储个人信息、学习经历、学习成果及转换记录等信息,经授权后可供用人单位、教育机构查询使用。同时提出加快对学习者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学分、证书、工作和生活经验及技能等学习成果的认定,促进高校、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沟通,通过协议或联盟等方式,推进相互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为学习者申请相关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毕业证书、资格证书等提供依据。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其中明确提出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等举措。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在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的融合,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从制度上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学分银行建设特点

学分银行(CreditBankSystem,CBS)是模拟、借鉴银行的功能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共同的参照标准,以信息平台为支撑,通过专门的认证服务机构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得到积累或转换。这是在国际上逐步通行并日趋成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有下几方面:

1.以学习者终身学习为主要目的。学分银行基于终身教育理念为每个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教育的阶段性特点,而将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教育经历和学习成果终身记录存储,并在任何需要时随时支取出来,作为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有力证明。学分银行制度支持个体的、不连续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制度创新。

2.以学分认证、积累与转换为主要功能。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最显著的功能就是要实现学分的认证、积累与转换,不仅能够使学习者在教育机构的正式(规)学习成果得以认可,而且能够使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非正式学习成果得以承认,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其他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从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者开展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以资历框架和标准认证体系为运行核心。通过制定分层分级的资历框架和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建立起学习成果之间沟通、衔接、转换的体系,使学术类课程、职业类课程和培训类课程享有同等的地位,提高全社会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推动学历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继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

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探索

前期规划

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发文成立“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设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年9月,《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作为《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子规划,在规划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学分银行”,提出“探索和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登记和学分互认机制,逐步建立课程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衔接互通的制度,构建完整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和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实现学分银行‘可存储、可查询、可转换’的服务功能”。

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通过调研国内外学分银行建设经验,对我省学分银行的总体方案、建设规划、建设目标、组织架构进行了设计,拟定了“建好一大基础、实行两大驱动、做好三大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

建好一大基础:立足于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中心,建好用好全省一体化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和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档案库,。

实行两大驱动:一是数据驱动,针对学分银行基础数据标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科学机制和办法,推动实现全省终身学习大数据共建共享共用。二是服务驱动,依托学分能银行基础数据、学习者开户、学习成果认定与存储、学分互认与转换、成果档案库管理及证明开具等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学分银工作规范和业务标准,推动全省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

做好三大支撑:一是服务体系,构建以省中心、合作高校、联盟机构、市级分部,县(市、区)级分中心及乡镇(街道、社区)受理点为主要架构的全省学分银行服务体系,涵盖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历教育等办学和服务机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管理。二是标准规范,基于科学权威的需求数据,逐步建立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的沟通体系,建立一整套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推动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三是政策保障,成立浙江省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制定学分银行章程,成立全省学分互认联盟,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课程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等沟通衔接的制度,实现学历教育内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互通。

建设实践

经过三年努力,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信息系统、服务体系、学习成果存储、各类数据平台对接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省学分银行的各项基本制度已初步建立,以一个门户(学分银行门户网站)、两个中心(网上服务中心、网上管理中心)为主体架构的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已顺利上线运行,为学习者建档开户及存入学习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学分银行地方服务体系建设得以推进,已在全省建立了11个市地学分银行分部、97个县(市、区)学分银行分中心,实现了市级分部、县级分中心%覆盖通过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并逐步建立学分银行分部、分中心的运行模式,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和终身学习激励机制;通过开户建档、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学习成果证明开具等核心业务,服务于浙江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学分银行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开展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存储,促进社会培训项目规范化建设

年,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通知(浙教办秘〔〕41号)”及“关于举办浙江省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成果存入学分银行工作培训的通知(浙教办函〔〕号)”等文件,要求各成人学校将开展的社会培训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并严格按照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存储要求,完善学习者信息,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和开发培训项目,完善课程设置、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有影响的品牌培训项目。成人学校所开展的不仅有提升学历教育层次“双证制”教育成果,还有通过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及其他途径的继续教育、文化生活教育、校外教育等的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这些培训学习成果涵盖面向企业职工岗位需求、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要求的培训;面向农渔业生产者实现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的农村实用技术、农民就业技能、渔民职业技能和船员上岗资格等培训;以及面向各类有特定内容和针对性群体需求的党员教育、家政服务、法律消防安全教育、健康养生科普、传统文化(国学)教育、扫盲教育、文化休闲生活技能、市(农)民素质教育、老年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技能提升、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家长家庭教育、青少年课外教育等丰富多样的培训项目。

目前服务于浙江省职业教育成人培训学习成果的数据采集,开户学习者已达到万人,存入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学习成果近多万条。通过学分银行激励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更加规范,更有利于社区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化发展。

2.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分互认与转换,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3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3号)”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要在建立全省高等教育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电子档案库,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和高校要将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时导入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经高校认可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成绩证明作为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凭证。学生向高校提出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申请,高校应依据相关规定,开展课程学分转换工作,并将转换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学分银行作为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管理中心和学习成果转换服务平台,研究并开发服务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相应对接模块,在学分银行建立课程学习档案库,为开展“互联网+教学”工作决策和监管提供大数据保障和支撑。

3.推动终身学习档案建立,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终身学习档案,是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基础,通常用于记录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和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等。学习者在学分银行建立学习账户并激活账户后,可以将已有的学习成果存储在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存储是指学分银行对学习者持有的各类学习成果按照原始形态进行记录的过程。当学习者存储在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被已认证学习成果名录收录后,可以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积累,学习者积累的学习成果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申请转换为学历教育部分课程学分,或转入职业类证书颁发机构,作为申请证书的部分或全部条件。

通过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可以促进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和积累,有利于提高教育的透明度和就业率;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数据,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把握教育发展的整体格局,科学决策;可以提供挖掘教育需求的基础数据,有利于教育服务机构为学习者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通过政策与制度来协调不同教育机构、不同类型学校、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规范其运行机制、负责部门、协调机制以及收费等,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其次,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研制背景下,建立适宜于区域内学习成果互认转换的合作联盟,消除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教学资源互用、学分互认、证书互认,促进各种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保障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有效实施。第三,配置专项建设经费,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不仅需要建设具有相对完善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技术平台,以服务学习者、教育机构以及“学分银行”管理机构,实现业务的网上服务功能,还需要建立保障学分银行运行质量的各类专家组织、咨询服务团队等机构建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