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被拐卖家暴妇女的庇护小家上线合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目前国内存在民间庇护所稀缺、庇护所入住率偏低等问题,建议让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反家暴庇护所建设,设立专门经费和部门,让受害者真正有能力脱离家暴家庭。(相关报道→反家暴庇护所利用率低,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呼吁设置专门部门和经费)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日有社会组织已率先行动,联合企业和多家社会组织开展民间庇护所建设项目。3月8日,“健全涉拐卖、家暴、虐待等受伤害群体救助庇护体系提案研讨会暨天使妈妈住友‘庇护小家’揭牌仪式活动”在北京举行。据项目牵头方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下称“天使妈妈”)的工作人员介绍,项目旨在为涉拐卖、家暴、虐待等受伤害群体提供庇护服务,同时更多元有效地满足受害人在心理、安全、法律援助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庇护所普遍存在知晓率和入住率偏低的现象。据年一份上海市反家暴庇护所制度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仅13.7%的民众表示听说过庇护所。根据全国妇联数据,年全国有家暴庇护场所余家,但年全年只为受害者提供庇护服务人次。

↑资料图

项目合作机构之一湖北监利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下称“蓝天下”)创始人万飞表示,“庇护小家”项目尚处初期探索阶段,其目的在于向社会介绍民间庇护所的存在,为受暴群体寻求庇护时提供更多选择。

入住率普遍偏低多种因素限制庇护所发展

家庭暴力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遭受过来自于亲密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在我国,据全国妇联年的《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约8.6%的女性曾在婚姻生活中遭受过配偶的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该调查同时指出,该数据比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年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取得成效。

作为反家暴的一环,庇护所旨在为受暴女性提供“避风港”,帮助女性暂时脱离原有暴力处境。《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目前国内妇女庇护所运营模式分为三种。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翠蛾曾在《妇女庇护所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分析称,一是由政府部门主导,这类庇护所主要依托救助站设施,资金充足,但缺乏专业社工提供服务。二是企业主导的庇护所,其能为受暴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但缺乏专业的服务项目;而由社会组织主导的庇护所能提供更专业的社工妇女,却普遍面临资金不足、欠缺整合各种资源能力的困境。

↑资料图。郑州某企业成立的妇女儿童庇护中心。

此外,庇护所普遍存在知晓率和入住率偏低的现象。据年一份上海市反家暴庇护所制度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仅13.7%的民众表示听说过庇护所。根据全国妇联数据,年全国有家暴庇护场所余家,但年全年只为受害者提供庇护服务人次。

本次项目合作机构之一“蓝天下”的创始人万飞表示,以该机构为例,“蓝天下”反家暴庇护所依托民政部门,设立在监利市救助站内。受害人联系上“蓝天下”后,机构会对其情况作出评估,再根据其自身需要适当提供庇护服务。除此之外,“蓝天下”作为反家暴救助系统的中间机构,还会为受害人提供法律与心理疏导方面的支持。

但是,“蓝天下”反家暴庇护所同样面临入住率低的问题。万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年以来,累计申请使用庇护所的一共只有6人次。”他认为入住率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第一是受传统观念制约,相比去救助站,更多受害者会选择父母或者闺蜜家,或者花钱自己在外租住;第二是不了解,很多受害者并不知道存在庇护服务以及如何申请。

↑资料图。年11月24日,合肥,蜀山区井岗镇司法所和妇联的工作人员在向居民宣传反家暴法。图据视觉中国

发表于期刊《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反家庭暴力庇护所入住率原因探索》一文也佐证了万飞的观点。该文指出,除运营模式不完善及相关救助服务缺乏外,传统观念制约和对庇护所有宣传匮乏均为制约庇护所利用的重要原因。文章分析称,中国传统观念中将家庭暴力视为家庭内部问题,受暴妇女羞于向外求助,而缺乏有效宣传和各部门有效的协同同样限制庇护所发展,使其入住率偏低。

满足受害人安全、心理等方面需求庇护对象加入被拐妇女

面对入住率低的现实,万飞告诉记者,“庇护小家”项目是一个创新型的探索,目的在于向社会介绍庇护所的存在,为受暴群体寻求庇护时提供更多选择。他们希望让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为反家暴做出贡献,为政府建立的反家暴庇护所体系做一个补充。

据“天使妈妈”工作人员介绍,首批庇护服务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武汉6个城市的10家住友酒店免费提供。相关受害者需要庇护服务时,可同“天使妈妈”及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昆明市五华区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等多家合作机构取得联系,从而解决其安顿问题。

记者注意到,“天使妈妈”、北京源众、深圳鹏星、昆明明心、监利“蓝天下”等机构在民政部门的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均有备案。

“天使妈妈”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该基金会曾开展为异地求医人员解决住所问题的项目,并在实践中积累了相关经验,因此萌发了建立反家暴庇护所的想法。据其介绍,“庇护小家”项目希望利用庇护所为求助者提供安全、医疗、心理、法律、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救助,让他们真正有能力脱离家暴家庭。为此,本次项目由天使妈妈牵头,并与“蓝天下”等多家在心理、法律支持等方面更加专业的机构合作。

↑3月2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在具体实践层面,万飞介绍,“庇护小家”会对庇护时长进行一定限制,避免受害人产生依赖情绪;在庇护对象的范围上,还加入了被解救的被拐妇女。他表示,这是为了配合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打拐专项行动。“如果到时候公安机关解决不了大量被害人的(庇护问题),没有地方提供庇护,我们就能根据需要提供场所。”

私密性更高未来将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

对于“庇护小家”一类民间的庇护所的特点,万飞表示,这类庇护所有三个“更”:其一是更方便,救助站一般位置较为偏僻,而酒店主要位于人口聚集区;其二是更舒适,救助站除了庇护所之外,还居住着部分需要救助的其他人群,受庇护者虽然不与其同住,但会共用空间,“感受会不好”,酒店环境相对更好;最后是更安全,和救助站的公开地址相比,酒店庇护小家的地址不会公开,并会同当事人签署安全协议,保证不能透露地址,“它相对来讲私密性更高,安全性也更高。”

他指出,庇护服务本身只是消除受害人的恐惧感,解决安全感不足问题,“很多受暴者她待在家里,心情不够舒畅,会害怕。我们会建议她到庇护所来,很安全,让她感到心安。”

除了基本的庇护外,让受害者有能力回归社会无疑是更复杂的问题。“未来,我们还规划有职业技能培训,还希望能够尽力为他们解决子女上学等其它帮扶服务。我们想要建设的‘小家’,是提供全体系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受害人能够有能力脱离受害环境,成为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社会人。”“天使妈妈”工作人员表示。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庇护小家”项目仍在探索中,在反家暴的宣传和呼吁上,仍需政府部门的支持。该工作人员表示,在项目后续推进过程中,他们将和各地民政妇联部门联结,整合各类资源。

红星新闻记者陈怡帆潘俊文实习生陈鹏多

编辑张寻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