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培训倒下,非学科培训未来如何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的深入推进,校外培训行业可以说是迎来了“大变革”,学科类培训的黄金时代正在逐步成为过去,那么,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命运又该如何?大家看好非学科培训的前景吗?

在“双减”政策刚刚出台时,许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都是抱着“事不关己”“看热闹”的心态在看待政策的执行,很多人甚至背地里暗暗在想“管吧,他们没有市场了,学生没有文化课学了,找我们报名不是该多了吗。”“风水轮流转啊,终于轮到我们扬眉吐气了。”

其实,大家这么想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双减”政策出台的前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强调,美育将纳入中考。

可以想象啊,美育都要成为中考项目了,那么,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路径,艺术课程一定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这个有需求就有市场啊,艺术类等非学科校外培训的春天不就来了吗?

而且,就是“双减”政策出台后不久,教育部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专门对学科类和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区分,这一举措啊,更是让许多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欣喜不已:“你看,还专门把我们分开,不就是为了不误伤我们吗?这下真的到了我们的时代了。”

许多学科类机构也开始纷纷向非学类转型,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巨头,比如“豆神教育”将原大语文学科服务业务全面转向非学科类服务,推出了“豆神美育”子品牌;好未来也开始了素质教育领域大范围探索,涉及品类包括人文美育、科学益智、编程、音乐、体育、美术等……一时间,非学科校外培训赛道迎来高光时刻,颇有些欣欣向荣之势。

就在大家对未来充满美好畅想,准备大展身手之际,非学科类培训的资金监管也随之而来。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提出要求,其中明确规定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范围。

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更是直接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

综合各地的政策,目前来看,在非学科类培训的监管方向,机构们比较关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预收费保证金(数额各地区要求不同,基本上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也就是说,你想要开班,必须要先往监管账户上存上保证金,目的呢,就是怕你跑路了,没有钱退给家长。

第二,对学生缴费也做出了限制,也就是说你不能一下子收取过多的学费。过去,很多家长可能一下交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费用,机构可以拿着这些预收费提前做很多安排,比如做活动、发教师工资等。现在呢,不让你多收,最长不能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这样一来,就对机构的现金流提出了很大挑战。

第三,设置专门的银行托管监管账户,部分地区采取“一课一消”的方式,家长确认后采取一周一结算的方式,也有地区采取的是三个月一结的方式,三个月课消后,经家长确认预付费款项打入培训机构账户。

据教育部6月22日消息,自5月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已将非学科类培训服务价格监测任务纳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预警系统”中,下一步,将强化对价格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及结果运用,指导各地做好价格监测工作。

很显然啊,非学科类培训的“强监管”时代也已经来临了,而且,预收费、资金监管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有些地区还对办学面积、培训教材、师资、培训时间、开办资金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非学科培训就没有发展前景了呢?

教育部5月19日发布的一条新闻,让非学科培训机构的未来走向一目了然。文中强调将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引导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大家注意,这里的“有益补充”非常重要,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影响主流教育,不能代替学校去承担学校该做的事,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校外的优势,对学校教育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所以,美育君认为,只要你足够听话,诚实守信,正规经营,将来就不会像学科类一样地动山摇。所以,这个非学科培训的未来还是值得探索的。

在探索方向上,我们可以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