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徐琴微
清越华章4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时代发展的号角,文化乐清奏响最强劲的乐章。
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近年来,乐清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覆盖全面、系统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近年来,乐清市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万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7平方米,位列温州第一,全省第三。
充满书香的乐清市图书馆、造型独特的文化综合体、艺术氛围浓厚的周昌谷艺术馆……
摄影培训专场。
漫步市区,人们发现,乐清市近年来已高标准建成了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周昌谷艺术馆、乐清日报·保利国际影城、乐清大剧院、体育中心、市民活动中心、蝴蝶广场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
年进入市文化馆工作的詹敏微,曾写过一篇《南大街号》的随笔,记录了乐清公共文化设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年,乐清文化大楼建成竣工(就是老文化馆、图书馆大楼),这幢咖啡色的建筑开始收藏这座城市整整30年的文化故事。随着城市的不断长大,不断南移,年底,市里规划了乐清市图书馆、博物馆的新大楼。年,乐清市文化综合体里有了文化馆新馆的规划。“我们开始掐着指头算,听说要开工了,楼已建成一半了,马上就要结顶了,已经进入装修了……”年9月,在众人的期盼中,市文化馆新大楼启用,建筑面积平方米,排练厅、合唱厅、琴房、练声房、小剧场等一应俱全。艺术展厅天天有展览,月月有新展,预约的展览已排到年下半年。
此外,年12月27日,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面积平方米,展出富有乐清乡土气息的乐清龙档、首饰龙及其他各个门类的非遗作品余件。
年10月15日,位于市中心的周昌谷艺术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年加入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馆内收藏周昌谷先生作品59件,照片、实物、书信、画稿等约件,其生前好友、学生作品件,成功举办了周沧米、王思雨、闵庚灿等个人画展与研讨会及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第21届年会展览、研讨会等20多场。
乐清市图书馆是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新馆于年1月30日投入使用,内设各种阅览座位个,并有报告厅、展览厅、少儿借阅室、成人文献借阅室、电子阅览(视听文献欣赏)室等,馆藏总量达70余万册。年接待读者人次,外借图书册次人次,市图书馆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十大图书馆之列,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年度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省上榜的仅2家。
乐清市博物馆新馆装修布展工程已完成,年1月将对外开放。
阅读马拉松。
浙报·蝴蝶广场由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七彩小镇(杭州)控股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投资10.6亿元打造。年12月开工建设,占地55亩的蝴蝶广场目前已初具雏形,犹如展翅高飞的美丽蝴蝶造型,1个城市地标+5大主题业态,让人们对这座12万方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充满期待。蝴蝶广场预计年竣工,年正式运营,汇集“文化、生活、潮流、美食、浪漫”五大亮点体验业态,建成后将成为“新城、新潮、新生活”的乐清新城文化生活新地标。
另外,柳市镇还建成全国体量最大的乡镇级文化中心,位于柳市镇政府办公楼西首,占地面积23亩,总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总投资2.36亿元,是柳市镇迄今财政投资最大的公共文化建筑,是集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图书阅览、文体培训、文化交流和电影放映等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
3个城市书房书香浓郁,4个文化驿站活动层出不穷……据市文广新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除此之外,目前,乐清市已建成社区文化服务中心80个、农村文化礼堂个、图书馆分馆26个(包括3个城市书房、4家百姓书屋),图书流通点72个,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30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
文化综合体
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有舞台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乐清市音舞节、柳川杯卡拉OK大赛、虹桥杯卡拉OK大赛等一个个文化品牌破土而出,乐清文化事业绽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乐清市以“书香乐清·阅读之城”“乐音清扬·音乐之城”“文化艺术节”“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百姓舞台”“公益课堂”、文化驿站等为载体,让文化的种子种遍希望的田野,文化乐清百花齐放,群文活动精彩纷呈。群众声乐大赛、舞蹈大赛、戏曲小品大赛、视觉艺术大赛……一路放歌,一路收获,乐清一直在努力,让每一个有艺术梦想的人都有绽放的舞台。
在前不久举行的乐清市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市民文化节闭幕式文艺晚会上,小品《我们的生活》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小品里卖鱼的男主角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编的。其原型是雁荡镇的戚升多,他在市区卖鱼已有8年,市文化馆推出第一期葫芦丝公益课堂时,他刚好路过,就报了名,小时候学过笛子的他,学了葫芦丝后,从菜场卖鱼回来,他就会练上几曲,生活从此多了情趣。同学葫芦丝的还建了群,互相切磋交流,第二年6人去考级,一举通过10级,他也是其中之一,此后他这个小人物还登上大舞台演出,成了小明星。
周昌谷艺术馆展览。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陈尚云摄
老师义务教,市民免费学,各种公益课堂盛行,让很多像戚升多一样的普通市民的业余生活有了更多选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据介绍,乐清非遗百工教坛公益学堂以“快乐非遗”为主题,从年至今,已围绕乐清细纹刻纸、竹壳雕、米塑、竹编等十多个非遗项目开展公益课程超过节课。乐清市文化馆早在年6月就开办箫台艺苑公益课堂了,7年来,已受益群众1万多人次。年推出30多个门类80期公益培训,一年的量相当于之前5年的总和。年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往年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民的不同需求,尝试推出了长年班、半年班、体验班等不同层次的班次。周昌谷艺术馆今年暑期推出了“爱上美术馆”系列公益课堂。市图书馆的公益课堂在老馆时就有一定影响力,年搬到新馆后,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比老馆大了13倍,公益课堂内容、频次大大增加,声名远播,有不少单位主动找上门来一起合作。
国遗·蓝夹缬专题展。
公益课堂学剪纸。
年首届市民文化节中诞生的百姓舞台,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全省推广。五年时间,百姓舞台从最初的我搭台你唱戏,到如今已形成从“公益课堂培训辅导-文艺社团扶持建设-文艺节目创作编排-演出活动策划组织-送戏下乡购买服务”等五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越演越红火。通过百姓舞台的带动,乐清的群文活动总量从年的多场次,增加到年的多万人次,35岁以下群体增加了30%。
百姓舞台等文化平台,培养了一批批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他们在文化走亲、文化下乡、文艺宣传演出中担当起中坚力量。目前全市涌现了余支文艺团队,他们是这座城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缩影。清扬舞团就是一支新成立却已崭露头角的文艺轻骑兵,在今年温州市排舞大赛中,他们以一曲《永不放弃》拿下了全场冠军。
11月22日,乐清市青年越剧协会历时三年筹备的第三本大戏《红丝错》终于搬上舞台公演,登台的演员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戏迷。从年开始,他们已相继排演两台大戏《五女拜寿》《打金枝》,接下来要排《浪子回头》。该协会负责人陈俊婷说:“正是有了百姓舞台等文化平台,让他们这一群越剧爱好者有了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年,在她和一些戏迷的提议下,成立了乐清百花戏迷社(后来成为乐清青年越剧协会),现在已从最初的19人发展到80多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此外,按照“大村单独建团、小村联合建团”的工作要求,推进乡村艺术团建设,全市共组建乡村艺术团支。同时,整合部门力量和资源,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市、引领全民参与的“百姓大舞台民星总动员”乐清市农村文化礼堂、乡村艺术团文艺大展演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文化驿站亲子T台秀。
乐清市充分整合资源,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现全民共享文化成果的良好局面。
乐清自年开始创建“书香乐清·读书之城”,投入建设了多家“读书驿站”“图书馆分馆”“图书流通点”“农家书屋”等以阅读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了诗词达人选拔赛、英语达人秀、新乐清人演讲大赛等主题读书活动,培育了多个各具特色的读书社团,发展了00多名文化志愿者,打造了“红五月”“金秋读书节”“梅溪学堂”“梅溪讲堂”“英语角”等有影响力的读书活动品牌。全市个“读书驿站”,个书架,成功让20万余册书籍实现“自由漂流”,这在全省尚属首例。
乐清还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等,通过掌上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