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万纯
系统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缩小基础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环境、健全城乡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基础教育硬件条件、优化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等,很好地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在为解决“上好学”问题努力探索,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不仅影响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还使不少家庭背上沉重的教育负担。
基础教育发展成效
(一)基础教育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环境。一是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之大计,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二是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引。三是针对基层教师反映的教学教研外负担过重的问题,出台了相关文件,督促各地为教师减负,尤其是减少不必要的考核和抽调教师参与其他社会工作的现象。四是围绕素质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完善了教育评价体系,使教育发展成果更符合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五是出台“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长教育成本负担。同时,有序组织学校提供“5+2”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家庭的托管服务需求。
(二)基础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一方面,国家系统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实施学前教育发展计划,大力发展普惠幼儿园,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家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方面,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还建立了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支持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基础教育硬件设施不断改善
国家通过实施改薄工程、推进标准化建设等,不断改善基础教育设施,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住宿条件、伙食条件、校园环境等显著改善,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调查中发现,在不少地方,学校已经成为当地地标性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四)城乡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持续推进
一方面,加强了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国家通过培养免费师范生、招聘特岗教师、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等不断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而城市学校主要通过创建教育集团、划分学区等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发挥强校对弱校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浙江、上海、北京等一些地区探索优质高中名额到校政策,将较高比例优质高中名额根据学生人数等分配到初中学校,使更多非优质初中学生获得了升入优质高中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素质教育贯彻有待进一步落实,应试教育仍占主导
虽然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了很多年,但在现有的中考、高考制度下,学业成绩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为了让孩子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了很多家庭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主导下,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没有受到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