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徐骏作(新华社发)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实训室学习汽车修理技术。胡攀学摄(新华社发)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中专的实训教室里,服装设计班的学生正在进行实操练习。李尚引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等专业学校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练习刀工。张玲摄(人民视觉)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能技术,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今年5月1日起,年颁布施行后首次大修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明确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随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施行,在全国各地,靠技能成就人生的幸福故事越来越多。

认可度不高成最大困难

在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中,职业教育至关重要。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教授说,发展职业教育,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需要,如果没有职业教育,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其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会出现结构性断裂和缺失。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年《教育家》杂志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受访学生和家长在选择“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时,“社会认可度”位居前列。

这是为何?有专家指出,一方面,由于此前高中教育一直采取分流模式,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分层”的问题。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宁愿孩子读差一点的普通高中,也不愿去上职业中学。

另一方面,不少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隐形门槛”等不公平待遇,强化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认知偏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指出,在升学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历最高是大专,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连接通道,继续深造的空间有限;在就业上,不少职校毕业生反映在考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聘等过程中遭遇“学历歧视”,即使入职后,在后续晋升中也或多或少面临壁垒,包括“同工不同酬”的窘境。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有的职业院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未能从学科教育中独立出来,教育质量尚不能适应眼下技术发展和企业生产需要,致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所从事的工作。”陈李翔说。

一位曾带过毕业班的职校老师介绍,有一届班级30多人,毕业2年后,几乎所有人都有离职记录,离职后仍从事本专业的仅有3人。在该老师看来,职校学生离职率高既与薪资、地位有关,也与很多学生找不到职业方向和意义相关。

投入影响产出,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认识上有误区,觉得职业教育不太需要花钱。可事实上,由于需要更多的场地、设备和耗材,举办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高投入事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

从这个意义上看,和震认为,国内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不够。据统计,中国高职的招生数占高等教育的55%以上,可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整个高等教育的20%左右。

由“层次”到“类型”是重要转变

今年5月1日起,新职业教育法施行,诸多规定直面发展中的问题。和震表示,新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新阶段,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新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由“层次”到“类型”,是重要转变。陈李翔说,这有利于塑造社会共识,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与此前“分流”不同,新法在对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问题上,提出“协调发展”,还规定“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以往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的说法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适合的教育’。”陈李翔表示。

出口畅方能进口旺。在升学上,新法打通了之前的“断头路”,专科不再是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法律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在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职校学生不仅能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这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将大幅提高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新法实施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其实已在全国开展。在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就读的小叶是“中职升本科”招生改革的受益者。“走职业教育这条路,我选对了!”回想起自己从中等职业学校一步步考上本科的经历,小叶心情激动。

初中毕业的小叶,来到广东省佛山市的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当时的他内心很焦虑,感觉与大学生活无缘了。“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小叶说。终于,凭借不懈努力,小叶通过职教高考成了一名大学生。

就业方面,如何破除“隐形门槛”?新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各地积极响应新法要求,不断拓宽职校学生就业渠道。北京市日前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本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的规定,引发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