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双减政策落

7月24日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通称的“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政策一出直接冲击了整个教培行业,尤其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的管制,扼住了一些教培机构发展命脉,即K12。

一、K12行业市场背景

K12,即kindergartenthroughtwelfthgraden,在我国指的是小学到高中这12年的基础教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小学到高中各阶段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年各阶段在校人数总计超过1.8亿。人数不断增加,数量愈发庞大的同时,升学竞争激烈,每升学一次,在校人数减半。

年,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做的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总参与率为47.2%,在校学生参与各类培训已成家常便饭。

根据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和艾瑞咨询的评估,中小学培训市场规模可至万亿级别。

二、K12政策收紧

近年来,K12相关政策不断收紧,集中针对小学、初中学科类课外培训。年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其全称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主要内容为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提升教学质量,配套治理、试点探索、组织实施。

其中对教培行业影响颇重的就是第四点: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教培政策收紧历程

(点击可放大查看)

三、“双减”前教培市场发展状况

01

市场规模稳步成长,企业分布二八定律凸显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教培企业逐年增加,从78万家上升到了万家。从企业规模来看,二八定律凸显,小微企业充当教培市场主力军,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注册资本在0-万的教培企业数量最多,有万家;其次是注册资本-万的企业,有64万家。注册资本在0--万的小微企业占教培企业总量的42.96%。

以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数量少,但资本体量巨大。年8月的数据显示,当时好未来集团市值为.55亿元人民币,跟谁学、新东方等企业的市值均超过亿元人民币。

02

K12赛道强势兼并多赛道发展

新东方财年报显示,年以来,中小学业务已成为新东方应收增长的主要动力,至年已占总营收的90.7%。年K12课外辅导招生人数.1万,几乎是备考和其他课程业务总报名人数的30.6倍。无独有偶,K12均为高途集团、好未来等的营收主力,占比在70%以上。除K12业务外,头部企业布局多元化赛道,协同发展。

03

线上业务发展提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亿元,用户人数达到4.23亿人。

天眼查数据显示,年融资金额排名前十的教培机构中有九家为在线教育机构。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的《中国教育行业投融资报告》显示,年在线教育融资事件与年持平,仅是年的一半左右,但整体融资金额是年的6倍多,是年的3倍多。融资事件减少的同时,单笔融资体量庞大,其中猿辅导和作业帮分别融资63亿美元和47亿美元,加起来占教培行业总融资金额的77%,独角兽企业发展势头强势,马太效应凸显。

(图片来源:淘宝)

04

市场繁荣下乱象潜藏

今年暑期,消协组织就教育类消费发出警示,并发布数据,表明去年共受理有关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共计件,其中合同纠纷件、售后服务纠纷件、虚假宣传纠纷件、服务质量纠纷3件、价格纠纷件。

与此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年教培机构涉及法律诉讼共计17.5万余件,其中前五位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件、买卖合同纠纷件、著作权权属或侵权纠纷件、劳动争件、合同纠纷件。

两组数据共同指向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反应的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与合同相关。中消协分析认为这主要与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霸王条款、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签订正式合同等。

除机构与用户之间的争议外,教培机构与其从业者、竞争机构、合作企业之间的争议也频频发生。尤其是在线教育腾飞的年,有关信息网络传播的问题争议频发。在线教育头部企业猿辅导就曾因未经许可在小猿搜题使用并提供某教材以及配套录音材料有关服务,而被法院认定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00元及合理支出.68元等。

四、“双减”对K12行业的冲击

(一)教育培训行业股市巨幅下跌

政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股价跳楼、市值蒸发,wind数据显示,政策发布的7月24日当日,截至收盘,有道、新东方均跌逾33%,长水教育跌逾31%,高途集团跌近29%,无忧英语、一起教育科技均跌逾26%,好未来跌逾25%。7月26日,教育股票继续集体跳水。截至26日12时午间收盘,领头股新东方在线下跌31.42%,收盘价4.港元。

(二)教育培训企业注销、门店关停

政策发布后,许多机构企业注销、门店关停,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年教培相关企业注销或吊销的数量超16万家,较年同期相比,增长约26.51%。教育部年初就曾下发通知,要求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机构的现金流变少,也给机构增加了经营压力,加速了机构关店的进程。

(三)企业裁员、教培行业人员失业

门店关停之后的一大影响是大量裁员。拉勾数据研究院的数据统计,在线教育行业人才需求早在年2月和5月就分别出现断崖式下跌。在求职状态中,今年处于“已离职,可快速到岗”的用户比例达到98.1%,比去年同期增长24.9%。教育机构在政策出台之后缩减规模、关停门店、进行裁员,政策要求的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这也使一大批不具备资质的培训人员离开岗位。大量的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人员被裁员后寻求新岗位,涌向社会,双减政策使很大一部分教培行业从事人员失业。

北京市针对教培行业人员失业及购课家长难以继续获得服务的问题举办了民办教育同业互助对接活动,并组织了集中签约。据北青网报道,年9月11日,北京市通过提供岗位、接收人员、免费转课等方式,解决教培行业人员的就业和购课家长的难题。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统计数据显示,家列入监测名单的教培机构涉及人员约9.4万人。5月以来,约2.8万人办理了社保减员,其中1.8万人重新缴纳了社保,这可以理解为教培行业裁减人员中约64%已就业。但是互助对接仅可以接纳一部分教培机构失业人员,且并非所有地区都有互助对接类的活动帮助解决失业人员工作问题,教培行业失业问题仍然比较严峻。

(四)校园课后服务分摊教培市场

“双减”政策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从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同时,教育部作出部署,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全覆盖。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课后服务不少于2个小时,结束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大体能够衔接上。出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而将孩子交给课外培训机构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这一部分市场会被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分摊掉。

(五)官方“黑白名单”一锤定音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就是经过地方政府批准的、允许经营存续的非盈利性学科类教育机构,黑名单则是经营不符合规范、不推荐家长购买服务的学科类教育机构。双减之后部分地方政府已经按照政策出台了黑白名单,有序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展。“黑白名单”的一锤定生死,白名单机构继续存续,接受监管,黑名单机构则被政府认定不符规范。

年9月11日,北京市教委汇总公布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首批共有家非营利性机构。公示内容包括培训机构名称、办学许可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办学地址、监管银行和监管账户等各类信息。这个名单还将陆续增加,但这不代表学科教育机构的“死灰复燃”。

白名单中明确标明其中的学科教育机构都已经变更为非盈利性机构,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