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活力之要。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只能暂缓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问题还要懂得自己培养人才。我市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服务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产业发展,大胆走人才市场化道路,全力推进人才引育、平台创建、校企合作、人才服务、环境打造等重点任务,借助内外优势资源培养人才,采取项目合作、定向培养、课题研究、聘请顾问等方式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本地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起势。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在培育、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时,我市坚持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真正做到了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抓好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培训,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我市除了对生产工人进行常规性基本技能培训,凡有重点技改项目的单位都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项目,培训纳入专项管理。在全市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还组织参加全国、行业及省市的技术技能竞赛,坚持每年组织开展职工技术竞赛。
健全机制,加快培养强化支撑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事业强。年是我市实施职业技能行动的第三年,我市围绕服务人才、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抓好技能人才总量供给,呈现出投入更大、导向更强、质量更优的特点。
10月16日,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湖南华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缪志豪获得砌筑工比赛第五名,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我市长沙经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张君宝获得第六名,他们二人为湖南代表队获得砌筑工比赛团体赛第二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年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楚天科技黄斌及王志文、胡睿分别荣获焊工及工业机器人运维技术长沙市年“十行状元”称号,另有12人(组)分别荣获模具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运维技术、园艺设计、农机操作等7个行业的长沙市年“百优工匠”称号。
年初以来,我市共争取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共举办技能培训班期、培训人,完成培训任务数人的%,培训工种涵盖电工、焊工、叉车司机、土石方机械操作工、养老护理等30个种。制造业工种占比从去年的29.14%增加到38%,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能人才支撑。
铸造辉煌,唯有质量。我市在重“量”的同时,更追求“质”。紧把培训入口关,盯紧培训全过程,举办警示教育大会,建设部分职业工种示范教学点,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做优宁乡培训品牌。
据了解,年,我市遴选市内外50家优质培训机构进行目录公布,对所有进入的培训机构进行资质审查,对培训机构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对每期培训班的设备、场地、师资、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审核通过后方可开班。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实行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独立监管,全程进行视频监控,全部实现社保卡打卡签到,实时核对到课人数和到课率,每期培训班全部电话调查、考试监督,全部痕迹化记录。同时,市人社局安排两名专职督查工作人员,对培训班级进行全覆盖现场督查,对培训课时、到课率、设备、师资全部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和整改。
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全市首创召开培训机构警示教育大会,坚决处理弄虚作假问题,减少培训过程中问题的发生。同时,首创开展部分职业工种示范教学点建设,第一期择优选择12家培训机构设立21个工种示范教学点,从场地、设备、师资、课堂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省市领导一致好评,并在湖南省及长沙市作经验发言。
“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我市通过实施以“1+N”人才实训平台能力提升、人才项目区域带动、领军人才创新攻关、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人才牵引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强市工程,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本土人才队伍,夯实了事业发展之基。
围绕产业发展培养人才。我市紧贴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借助各方技术力量和宁乡开发区、宁乡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优势资源,全市建立各类人才实训基地,按照“课堂接轨车间、专业对准产业”的培养模式培养人才,年均培训实用人才、技能人才近1万人次。
同时,立足乡村基层、社区服务等一线培养人次,举办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转正定级培训班2期,培训人;全市共计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湖南省平台进行注册培训;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人完成岗位考核。并大力实施“名师”“名医”“名家”工程,每年培养市级骨干教师、重点学科带头人,选派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单位实践帮扶。
“下一步,将放大人才引育效应,严把培训质量,突出培训重点,加大制造业工种和紧缺急需工种的培训力度,紧扣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对象、重点领域抓好落实。抓好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建设技工大省、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缓解就业难的重要举措。”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找准着力点,以职称改革为契机,着力抓好专技人才队伍建设;以优化服务为中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继续统筹抓好机关事业工勤技能岗位考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民办职校和人力资源机构年检监管等人才工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跨越
着眼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我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并实施专才计划,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开设“楚天订单班”“格力智能制造班”“途虎订单班”“中联班”等“订单班”“冠名班”,培养了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职校因城市而盛,园区因职校而兴。围绕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区域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我市出台校企合作会议制度,全力支持市职业中专学校发展壮大,构建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多方协同”的培训模式。
近年来,市职业中专学校在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升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办班导向,坚持培训工种向制造业倾斜、向优质产业链倾斜、向紧缺急需工种倾斜。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为振兴乡村提供人才支撑;逐步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深入推动电子培训券大规模应用,促使职业技能培训更加规范、更加精准、更加高效。
面向农业产业从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大中院校毕业生等群体,市职业中专学校开展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师、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
近年来,市职业中专学校年均培训余人次,提升了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待业人员就业难、园区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为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作出了新贡献,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展现了新作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凭借优良的政策服务环境和浓厚的校地合作氛围,长沙市蓝天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宁乡市潇湘职业中专、宁乡经开区科技工业学校、湖南健康学校、湖南护理学校、长沙市环球职业中专、长沙市湘都中等职业学校等职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质量扩张发展,为我市培育了产业发展新动能。
人才发展,服务为先。我市围绕提高人才服务水平,紧密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健全优质高效人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让人才切身感受到了贴心温馨的服务、宾至如归的温暖。
“安居”才能让人才“安心”。我市把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作为人才服务的头等大事,建设人才公寓,着力满足人才居住需求,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环境。同时,围绕为人才提供温馨贴心服务,畅通服务绿色通道,落实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随调等服务事项,为人才提供了更精细更周到的服务。
宁乡,一片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热土,正面向世界,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聚才、用求贤若渴的心态重才用才、用筑巢引凤的实招留才育才,将海内外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全市各项事业中来,助推城市振兴发展,为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值班领导:喻波审核:苏健唐芳统筹:刘石江来源:融媒体记者段华良编辑:宋秀闺)
这些精彩内容不要错过!
于新凡主持召开园区安全生产工作会商会
宁乡明确每月21日为“市长企业接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