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州五县第一大镇东治镇

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18829.html

东治镇乃是附近二州五县第一大镇。东冶在古代本来是叫“铜冶”。在离东冶不远的槐龙山、尧岩山有铜矿,窑头又产煤炭,采矿冶铜很是方便。因“东”、“铜”谐音。古代人们书写常以“东”代“铜”。“铜冶”便俗称约定为“东冶”。

东冶镇山坡

东冶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位置又正处山水之枢纽:北面是五台人俗称的“东冶北沟”,宽有十余里、长近五十里,汇聚了十几个村庄的小银河流域,县置为善泉都,北面一直走可通代州。

槐荫龙山

东北靠茶坊上(望景岗)、黄土坡,直通五台县城,又为省城南路朝台的必经官道;正东沿滹沱河岸爬起神垴山便是产煤炭的窑头,顺滹沱河走过盛产五台特产花椒、黑枣、软柿子的边家庄、坪上、李家庄等村庄,可直达河北省冀州;南隔滹沱河与建安、瑶池、河边等村相望;西经槐荫、过筛锣弯,直通宏道、西社、铜川或经忻口北上大同。

正因为如此,商贸买卖很是发达红火。农历每月逢二、五、八便是集日,每年的三月初八更是一年一度的大集。届时,镇里便请来戏班唱三五天戏。四乡农民如蜂拥至,一为看戏,更为变卖一些农特产品,兑换一些布匹、棉花、油盐或是婚丧嫁娶、过时过节的必需必用品。东冶镇东南西北四大街车龙马水,赶集的人接踵挨肩,挤挤擦擦,真有水泄不通之感。

东冶镇自元朝后期以来,因铜矿储量小又开采不便,不在维续治铜,煤炭买卖却日渐发达起来,竟成为了东冶镇的商贸主业。

五台窑头煤炭,油性大,灰分少,发火快,黏稠耐烧,烧成的焦炭更是好用,为冬季取暖时农家火炉里的主要燃料,附近几县都采用五台窑头煤炭焦炭使用。东治炭栈应运而生。不过,采煤运煤却是非常艰险。尤其是运煤,从窑头到东治,途中要经过神垴山十八盘,驮炭道极其难走。

徐继畬先生

当年,徐族十五世徐继畬曾写诗《驮炭道》,单说东冶地区农民驮炭的辛苦。诗云:

农民驮炭

“隔巷相呼犬惊扰,夜半驱驴驮炭道。

驴行黑暗铎丁东,比到窑头天未晓。

驮炭道,十八盘,羊肠盘绕出云端。

寒风塞口不得语,启明十丈光团栾。

窑盘已见人如蚁,浇得千粮饮滚水。

两囊盛满捆驴鞍,背负一囊高累累。

驮炭道,何难行,归时负重来时轻。

人步佝楼驴步碎,石头路滑时欲倾。

日将亭午望街头,汗和尘土面交流。

忽闻炭价今朝减,不觉心内怀烦忧。

价减一时犹自可,大雪封山愁杀我!”

背景材料

东冶镇位于五台县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57′~°50′,北纬38°28′~39°4′。东与五台县台城镇、沟南乡、白家庄镇相邻,南与五台县神西乡接壤、建安乡隔滹沱河相望,西与原平市东社镇、定襄县宏道镇仅一山之隔,北与五台县阳白乡毗邻,北距五台县城15公里,南离忻州市区45公里。

东冶镇道路忻台旅游线、东芙路、朔黄铁路、忻阜高速路纵横交汇,交通便利。东冶镇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人(年),耕地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东冶镇先后获得了山西省“文明乡镇”、山西省“创建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

发展近况

东冶镇南面、西面的大片耕地十分肥沃,水渠纵横,一向以种植蔬菜为主,是五台县的蔬菜主要产区。蔬菜之外多种小麦,小麦收割后复播谷子或玉米,年年长势喜人,金秋时节,一片金黄,故称“东冶秋黄”,是五台古八景之一。东冶镇的馍馍蒸得相当出色,所以当地有“东冶的馍馍大兴的糕,槐荫的闺女不用挑”之说。

五台东冶镇二亿元打造小城镇

被列为“山西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的五台县东冶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依托区域优势,始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商业策划、市场运作”的原则,四年投资2.13亿元,重点实施了街道开发、商贸建设、社会化多功能服务、绿化美化、特色产业等工程。在小城镇中长期规划建设和综合整治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走出了一条“高起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开发”的小城镇建设新路子。

东冶镇政府

“动手术”为小城镇整容。东冶镇素称五台“南大门”,与原平、定襄接壤。全镇有4.22万口人,日流动人口5万余人,为全市第一农业大镇。

年以来,镇党委书记张树成一班人,在认真确立了东冶镇小城镇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等大政方针后,就聘请专家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在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出一条长米,平均宽25米的主街道,分区划段全面铺开建设工程。硬性拆除障碍建筑物间,共计1.29万平方米。在往日杂乱无章、街道小巷不分的人口密集区和商贸集散地,开发出一条“黄金通道”。

东冶镇大白菜

并以此为主干线,以村村通为目标,投资万元,在21个行政村完成通村公路公里。其中,有12个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并用优惠政策,引入西龙池蓄能电站投入移民资金万元建起了新西河村。那一横三竖的主街道上,拔地崛起小二楼套、平房52套,家家户户家门口铺上了水泥路。村民韩都保说:“村里的街道不比那太原市的差,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商贸城支撑小城镇。以东胜开发区为“龙头”,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总投资万元的商贸开发区,已由阳泉市义井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五台分公司承建。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整体规划20幢5层大楼。主街道两旁又拟建二层商业用楼1万余平方米,新增商业网点家、住宅套,可供人经营居住。

已完成开发区街道建设,二层商业楼正紧张施工。与开发区衔接的主街道两侧已新建了五层粮贸大楼、五层百货大楼、三层供销楼、六层综合商贸楼等10余幢楼舍,融资方式采取了公开拍卖、股份投资、集体筹资、资产转换等多种形式。使一幢幢高楼如期竣工,形成了能够支撑城镇框架、别具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商贸城。

多功能服务小城镇。镇办光缆传输电视台拥有固定资产近万元,能同时播放20余套节目。自己设有采编室,拥有先进的录音录像播放设备。自辟栏目有:农业科技、法制教育、计划生育、时事政治等。可覆盖19个村,有余用户受益。这里又是镇办电视党校,30余个党支部的余名党员坐在家里就能接受电化教育。

镇党委还在徐向前元帅的故乡永安村设有德育教育、国防教育、红色教育基地。仅年就免费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先进性教育的党员干部1.51万人。该镇投资余万元,建起了平方米的沱阳教学楼,学校由8轨提升为12轨,拥有学生名。

据统计,全镇拥有程控电话1万门,手机1.13万部。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城建办、重点工程办、社会事务办、监察大队、环卫队等14个服务小城镇建设的职能部门,全面完善了服务功能。

特色产业绿染小城镇。在东冶镇的万亩节水园区、万亩制种基地、百亩蔬菜大棚中,还培育了亩自然蔬菜科技示范区,培育出18类个蔬菜品种。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片片、一块块灿若铺锦,花香四溢,年产蔬菜1.8亿公斤。在此建成的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蔬菜金额达1.5亿元。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每天定时向全国报价,被农业部指定为国家农产品定点市场。

该镇在园区外围的忻台旅游线、国防路两侧新建花池个,绿化景点3处,栽植花卉2万余株,侧柏5万株。在第一山脊线以内绿化荒山亩,与街道绿化、亮化、美化的城镇格局融为一体,构成了绿意盎然的和谐环境。

徐帅故居

正像镇党委书记张树成所说:“东冶镇已初步达到了三化、四全、五通、五配套。形成了以城镇建设为主体,以商贸经济为支撑,以民营经济为依托,以绿色产业为特色,多功能服务小城镇的现代化新格局”。它直接拉动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上升到1.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看来,浓笔重彩绘就的小城镇建设立体图已定格在徐向前元帅的故乡。

东冶镇的菜篮子产业链

年春节,记者在五台县东冶镇南大兴村白宪华的两个蔬菜大棚里看到,他忙得不可开交,正在深耕、浇水、育苗,把农肥担到地里……白宪华对记者说,只等棚内温度适宜就开始种菜。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他家的西红柿出土后40天就上市,一年两茬还要种生菜,年收入超过2万元。

东冶镇蔬菜产区

到年底,东冶镇蔬菜种植面积已增加到亩,并建成了座高科技蔬菜日光温棚和年销蔬菜1.8亿公斤的批发市场,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中央电视七台向全国定时报价。该镇亩的蔬菜基地和亩的蔬菜大棚已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年产蔬菜约3万公斤,并形成了以“菜篮子”工程为主体的农业产业链。

东冶镇位于忻台旅游沿线,龙山山脉呈扇形环抱其中。一条小艮河与滹沱河穿流直过,这片土地,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很高。全镇3.36万名农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他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擂响了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战鼓。

该镇以“两河”为依托,开发万亩节水园区为目标,成立了蔬菜协会,蔬菜科技培训中心,并聘请省、市农技专家进农家、到菜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菜农1.4万余人,发展科技示范户户,拥有科技转化园圃50亩,推广了18类88个蔬菜品种。土专家赵旺盛培育出西红柿“佛地艳红”等8个品种,优良菜籽除供销本地外,远销山东、河南、河北等7个省市。

蔬菜生产基地的建成,也拉动了蔬菜批发市场,一个占地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建起来了。该市场拥有4万平方米的商业楼家,遮阳蔬菜交易大棚平方米,蔬菜保鲜库平方米,市场内水、电、路畅通,邮电、通讯、互联网俱全。

以东冶镇16个村的蔬菜生产基地为源地,吸引了周边三县一市,以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蔬菜批发商0余家。高峰期约有余辆机动车出入市场,常年上市的蔬菜有多个品种,年销售蔬菜、瓜果、土特产等1.8亿公斤,年销售额高达1.5亿元。

这项菜篮子工程使参与蔬菜批发交易的10余万农民致富。而首屈一指的当数固定经营户赵家三姐弟。赵三保先于哥哥、姐姐进市场,年的收入就达7万元。他经营的品种有30多个,主要是“大家菜”。特点是:同等质量低价格,同等价格高质量。“鲜”字当先,“利”字在后,勤进快销,周转期短,资金运作频率高。而姐姐、哥哥的收入也不错,人均年收入1万元。

东冶镇“菜篮子”工程,已构成了菜农连基地、基地连市场、市场连全国的农业产业链。该镇已建成1万亩节水园区,1万亩制种基地、1百座日光蔬菜大棚,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四个一工程”已直接拉动了该镇农村经济年收入上升到1.34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元的骄人成绩。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