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教师培训中心融入成渝双城经济

1月18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0+20研训共同体”——璧山、锦江、峨眉山(简称“两山一江”共同体),以“新时期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为主题采用线上方式举行了首次论坛。重庆壁山区进修校、成都市锦江区教科院、峨眉山市教师培训中心全员参与,共研新时代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创新路径。

据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0+20研训共同体”是四川省教育厅、重庆市教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创新,促进教师优质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庆市璧山区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乐山市峨眉山市作为“10+20研训共同体”的成员单位,将携手共研共享共进,为三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本次论坛由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以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论坛在多角色、多维度、多层次的互动中,在单位领导致辞、远程专家引领、教师个案交流、现场专家点评等交流活动中,分享了智慧,凝聚了共识,开启了“两山一江”共同体研训新格局。

一、领导致辞,谋划研训新格局

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蒋晓明院长,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朱君涛校长,峨眉山市教师培训中心谢涛主任,先后在论坛上致辞,各自就单位的基本情况、研训工作模式、研训特色成果等作了介绍,表达了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开启“两山一江”共同体研训新格局的信心与期望。

二、远程专家引领,照亮研训新路径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田圆老师,以“选择了教研就选择了一种生活”为题,分别从“由教师到教研员的角色转变”“问题导向的教研工作实践”“基于成长实践的能力发展自我分析”三个角度,介绍了自己的研训故事;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员柏春庆老师,在题为“覃研、笃行、静思”的交流中,宣讲了自己“持续研究,把事做深”“广泛研究,把事做精”的研训理念。两位老师结合自身教研个案,昭示了优秀教研员成长的新路径。

三、教师经验交流,拓展研训新视野

来自三个单位的六位教师:锦江区教科院易晓老师,璧山区进修校李洪兵老师,峨眉山市教师培训中心张煊老师,峨眉山市教师培训中心徐国明老师,璧山区进修校张劲老师,锦江区教科院杨彬彬老师,各自侧重于个人研训历程、课堂模式、研训成效等方面,先后在论坛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四、现场专家点评,提升研训新品位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哲对“两山一江”共同体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并为六位教师的交流发言做专业点评。罗哲教授剖析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专业发展及其关联,他指出,作为教研员要服务老师、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要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尽职尽责、倾力而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