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绘画等艺术类教学归非学

  分数、校外培训、压力、焦虑和生育

  近几个月讨论颇高的教育内卷化热词

  教育平等、教育平权,必须落到实处

  国家史无前例的整改决心

  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的行动中,非学科教育一度陷入困惑。

  为帮助全社会明晰化国家的政策和指向,教育部再次发文,明确校外培训范围: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

  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划重点!!!!

  艺术学科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合规经营,不会被一刀切叫停!!!

  不久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文件中规定学校要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不能提高难度、加快进度;要降低考试难度,考题不能超标,考试不能排名;中考命题要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一系列政策深刻表明了国家破焦虑、降虚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坚定决心。

  这场教育变革指向的地方很明确——教育均衡,相关文件的目的也很清晰——构建素质教育生态。

  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并不是要一刀切,更不是不支持校外教育,而是杜绝基础教育支出成为每个家庭的沉重负担。

  新政的指向非常明确,基础知识教学,高质量回归校园;素质教育,由学校与社会专业力量共同建设,形成多层次素质教育生态圈,支持青少年成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对于符合“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方向的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采取包容、鼓励的态度。

  #01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灵魂拷问

  学校、家庭和社会,一直在学分唯一的惯性轨道上运行,突然被急刹车,大家被要求共同思考: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接下来,怎么办?

  培训机构

  转型or退出?

  1、资本退潮的新历程中,社会教育力量如何与学校、家庭配合好?

  2、转向什么方向?

  3、做什么能既立足自己的优势,又能够与校内学习体系配合,可以普遍照顾到家庭教育,也可以照顾到个性成长需求?

  4、双减政策文件开篇处提到“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在未来的三年里,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做什么?

  真正的教育从业者,需要在教育的本质、内容、教育的形式、教育的使命等这些关键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学校

  如何回归?如何特色兼顾?

  个性化和普及化兼顾,是要系统性面对的大课题!

  家庭

  如何给予孩子个性化成长支持?

  家庭作为育人的重要贡献力量之一,伴随校外补习退潮,回归科学教育理念: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才是真正的"为之计深远"。

  社会

  培训转教育

  如今学科类辅导班没了,孩子时间多了,培训转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1、教育必须指向国家发展的使命;

  2、教育必须讲究专业和品质;

  3、教育必须有因材施教的空间;

  4、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家、校、社,共同着力塑造新型人才培养!是面对当下变化的最优解!

  #02

  素质教育的专业和品质

  贩卖焦虑、过度宣传,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的校外培训机构将被政策和时代杜绝!

  “双减”意见审议通过、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课后服务深度推进......一项项政策的出台都在传达着国家对于应试校外培训行业整治的决心。非盈利、弃上市、不补课,对校外应试培训机构而言,招招击中要害

  素质教育升级正当时

  素质教育正式迎来红利期了吗?是!也不是!

  是机遇!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计划中明确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需要强大和持续的人才梯队。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布中,一直强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有望乘风而起!艺术类素质教育赛道显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成长性,迎来崛起良机。

  是阵痛!

  素质教育,过去20多年普遍性观点认为,可有可无,被相对边缘化。因此如何配合多元化人才需求,建立高品质的素质教育生态和体系,是家、校、社共同的时代命题。让我们一起透过美育来检视当下:

  年10月,两办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的意见》,围绕学校美育教学,提出了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四方面举措,即开齐开足美育课、深化教学改革、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推进美育评价改革。

  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年学校美育工作要点:全面构建新时代学校美育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这几项公告的发布,释放了明确的信号:现阶段的举措已经将“美育”转变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刚性”要求,国家政策鼓励素质类社会力量和学校力量互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