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完成召开。
两会期间,教育依旧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他们提出了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许多建议,其中涉及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同时,也回应了过去一年教育领域发生的热点事件。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哪些你关心的问题。
1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带来一份《关于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的提案》,呼吁取消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发展。这个话题一出即冲上热搜第一,微博发起的7万人投票中,近7成网友赞成取消艺术考级。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考级是出于自愿,艺术考级不代表与兴趣对立。对真正有兴趣的孩子来说,拿到等级证书是对自己付出努力的阶段性总结。没有考级来判断的话,如何知道孩子水平的成长呢?
两方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道理。对此,你怎么看呢?
2
“非学科整治,不应照搬学科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国家督学刘林在两会中呼吁:非学科校外培训治理不应照搬照抄对学科类的整治措施,应要分类精准施策。
刘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国家督学
“非学科校外培训门类众多,专业性强,应当根据各学科门类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对其中与中考、高考关系密切的非学科,为去除应试化倾向,可严格参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于其他门类的非学科校外培训,应当遵循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以多样化手段引导其健康发展。”
刘林表示,应当看到非学科校外培训的特殊性质与积极作用,引导其有序、健康、持续发展为政策目标,千万不能图省事,不去想办法引导,一减了之,更不能片面夸大其负作用,一棍子打死。
3
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全国人大代表蒋宇霞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普及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
蒋宇霞建议,“当前,民众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就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将幼儿园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体系内十分必要。”
政协委员李景虹也提出针对强化学前教育义务建设的建议,包括加强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加快建设覆盖幼教的严密网络,将所有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纳入监管范围,以及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价格管制。
4
建议加强传统文化进校园
委员冯远征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更是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他建议,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特点,明确传统文化培养目标,制定分级教学计划,开设涵盖传统礼仪、习俗、书法、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并确保传统文化课程占有一定学时。
冯远征建议,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日常教学相结合,丰富“实践学时”和实践教学方式。例如开展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文化社团,举办传统文化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将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机结合,注重在文化课、艺术课教学中嵌入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
5
“脱编教师回归公办,教龄应归零”
“双减”实施后,教培业“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不少教培机构教师以前是公办学校在编教师,还是“教学骨干”,出于种种原因离职,现在希望回归公办学校,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允许这些脱编教师“重新建档”取得事业编制。
“如果这些教师带职称、教龄回归学校,会对原有在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等产生挤出效应,损害坚守公办教育岗位的教师利益。”
代表张咏梅建议,公办学校教师编制“逢进必考”的原则不应打破,对教培业教师回归公办学校要科学设置招考条件。建议在全国层面统一政策口径,对已具备教师资格证和一定职称的原公办在编教师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如可根据职称等适当放宽年龄限制、简化考试程序;但对当初因违反管理规定而失编的教师要从严控制,还可以通过定向招考等,将优质教培机构教师补充到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