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州区文化馆加大非遗项目培训传承文化

天水黑社火,民间也叫秧歌,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天水市已传承千百年,早已成为扎根群众心底的文化烙印。为了继续发扬和传承好这一文化遗产,近期,秦州区文化馆在部分镇开展黑社火非遗传承系列培训。在牡丹镇辛家沟村的活动室内,来自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讲师汤露正在给村民讲解板胡、二胡等乐器的使用方法。村民唐代红格外积极,现场给老师表演了黑社火的唱段。对有着多年黑社火表演经验的唐代红说,他一直期待能够学习更多的黑社火表演知识。

“老师今天给我们讲一下,我们就懂了,确实是受益匪浅。我们一方面是以健身为主,锻炼身体,第二个就是把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承接好,而且要传承好。”牡丹镇辛家沟村村民唐代红说。

“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自己的一些专业范围之内的资料,可以与他们共享,帮助他们去把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当地的黑社火更加完整的,更加专业的保存下来,并且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汤露说。

除了乐器知识培训外,天水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辛轩还从黑社火的起源、演变和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价值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和辅导,让村民更好了解黑社火,帮助他们提高表演技艺。

“通过今天的培训,对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了解,我们进一步把节目往精炼排练。”牡丹镇辛家沟村村民辛慧娉说。

“从目前来看,我们表演团体虽然从结构或者阵容,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定的规模,但是它作为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相比,还需要更进一步发展更进一步壮大。”天水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辛轩说。

据了解,此次黑社火非遗培训由区文化馆主办,计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牡丹、娘娘坝等镇开展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寻找特色路径,帮助村民进一步提高表演技艺。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大家对天水黑社火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加深了解。提高表演技艺,同时也希望可以激发大家的热情,提高我们的传承力度。”秦州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娟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