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返乡人员流动较大,防控仍不可掉以轻心。
孝南区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始终坚持把人民安全和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
重点做好人群核酸检测工作
严格落实发热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做好治愈出院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跟踪随访。
1、全区所有发热门诊患者都是随到随检,核酸检测都是采取“单检”方式。并根据病情诊断需要开展血清抗体、血常规或CT检查。
2、全区所有发热门诊和收治医院的工作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都是采取“单检”方式,都是每7天检测核酸1次。
3、对未收治新医院及非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都是采取“混检”方式,都是每月检测核酸1次;对这些机构中急诊、呼吸、感染等风险较高科室工作人员,都是采取“混检”方式,都是每14日检测核酸1次。
4、对新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都是采取“单检”方式,都是每14天检测核酸1次。
二
持续做好发热门诊(哨点)工作
持续加强患者体温监测和信息登记,特别是中、重风险地区返孝人员的信息登记,做好患者体温的准确监测,该类人员必须全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抗体检测,必要时行胸部CT检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落实“引导,登记、检测、报告”闭环管理措施,对发热且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严格封闭管理,必须在发热门诊接受严格核酸检测和临床排查,不得离院。一是落实首诊负责制,全面加强和落实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的分区管理制度,严格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防护措施和相关诊疗流程,符合相应防控管理要求。二是守住基层医疗机构的哨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发热患者进行登记,在1小时内上报到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引导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到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
三
进一步做好新冠疫苗接种保障工作
进一步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保障工作。一是加强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对各接种点安排对口医疗救治团队,医疗救治保障团队固有成员:驻点医疗保障组(一医两护)和急救转运单元(一医一护一司机)。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救治专班必须掌握新冠病毒肺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必须人人过关。
四
切实做好健康码转码工作
切实做好健康码转码及咨询工作,利用湖北省健康码转码管理平台,依据《关于印发湖北健康码转码操作流程的通知》(孝感防指发[]号)文件要求,按照转码操作流程,严格把关,加快审核,加快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及时转码,截止目前,已累计转码人。
五
严格落实常规诊疗筛查工作
基层机构开展常规诊疗时,要督促就诊和陪诊人员有序就医,并进行必要的筛查工作。
1、一律落实就诊“一米线”。必须引导居民排队就诊,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做到就诊不聚集。
2、一律落实就诊“四必须”。必须严格督促就诊和,陪诊人员做到“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看”。对无法提供健康码人员的信息要进行登记并向其居住地村(社区)报告,有可疑症状的需进一步核实。
3、一律落实就诊“七询问”。必须详细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是否有近期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居史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和入境人员接触史,是否有冷链或进口商品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是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病例等情况。
4、一律落实就诊“全登记”。必须落实就诊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准确记录就诊人员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症状,做到不漏一人。对可疑患者的陪诊人员信息也应登记。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