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千秋事得失寸心知浙江省政协网络直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pf.39.net/bdflx/131204/4302821.html

人民政协网杭州9月28日电(记者李宏鲍蔓华)孩子的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不少家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孩子送到课外培训机构“加餐”。但校外培训行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行业内部管理乱象也随之而来。实际上,今年2月,教育部就联合四部委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乱象重拳出击。然而,在政策“高压”之下,校外培训这股风并未消失,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校外培训这把火依旧旺盛也是有其道理的。

佛系家长的“跟风潮”

“现在工作人员招人、是起码的标准,学历又有要求。我的家庭算不上最好,也算不错。如果我的孩子因为我有能力却没给他充分的竞争条件,到时候被牺牲了可怎么办,他可是我唯一的孩子。以前孩子小升初前听说必须上奥数班,就报了奥数班,又有人说不能上大班,必须上某个老师的班,也只能跟风。作为一名佛系家长,我一直主张暑假不补课。但一入学就发现班上很多孩子都在假期补过课,老师进度跟的是多数孩子,自己孩子跟学非常累,没办法只好又想办法参加补习。到了这个时候如有人告诉我某个老师教学非常棒,不管在他家客厅还是车棚培训,我都会想进办法进去,把钱交给老师,才觉得是踏实了,高兴了。高中的学考开始后,很多课要在一学期学掉。为了把制度里规则充分运用好,把学好的课程过关,又只能到外面培训。这样的补习现象,作为家长,我是一边是骂,一边又忍不住跟风。”浙江省政协委员,高二学生的家长陈海英的一番话道出了许多陪伴在孩子补习路上家长共同心声。

“在出台政策制度时真的不能是断崖式的,特别涉及民生的问题。对政府来说可能是一个人、一群人的问题。但对我们家长来说,是我唯一孩子一生的问题。政策出台时要细而又细,多方听听。我们不要动不动、,不要动不动说高考状元,现在是多元化人才综合素质,我们强调人本身的能力,本身的素质。相信随着二胎、三胎的出现,教育能回归本心,未来应该是培养孩子人格素质,也是全民教育的发展。”陈海英说。

学生娃娃的“责任心”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六5班的郑妙,今年12岁。从幼儿园起,她就泡在各种校外培训班里,随着年纪不断长大,画画、舞蹈等“兴趣班”变成了各种语数英科等学科类的“培训班”。在她身边,同学们少则2-3个培训班,多则6-7个培训班,比比皆是,当然也有一个培训班都没有的同学,只是极个别。郑妙说,作为一名即将“小升初”的毕业班学生,各类校外培训班是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这样能让她更有竞争力,去竞争好的学校。好的民办中学为了选拔优秀学生,题目都很灵活多变,这些知识在学校里并不能完全学到,只能通过校外培训班来提高自我。为了成为“优等生”,考入心仪的中学,她只能这么努力。

郑妙和同学们白天在校园里享受着“素质教育”的欢乐,美术课、体育课、音乐课。放学后和周末假期,则接受着魔鬼式的训练,奔赴在各大培训班的路上或埋头在自己的书桌前。课外要补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没有休息天,更没有假期。什么暑假、寒假、国庆长假、春假、秋假、六一节、生日……对郑妙来说这些都不是节日,感觉真的好累好累。因为,学校里的课时有限,同学们的知识水平也层次不齐,老师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同学,只能讲一些相对基础的知识。对郑妙来说,上不上辅导班有区别。不能说喜欢培训班,只能说是责任。

郑妙希望语数英科等学科类知识,在学校里就能学到,不要再到培训班去学,校外培训班主要用于发展兴趣、提高特长,学那些学校老师教不了的画画、美术等技能。

一线教师的“心里话”

作为在一线教学近十年的高中数学老师,不仅队课外培训有一定理解,在与家长、学生,以及同行比较广泛深入接触后,在9月28日浙江省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座谈会上,王韡舟老师觉得有些话得讲一讲。

王老师认为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很多培训机构却还是会打着名校名师旗号在外招生的。针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希望采用实名公示制度。任何机构无论开什么班都需要把上这门课老师实际情况公示出来,并且在教育局备案。一旦备案,一举三得:避免了培训机构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情况;杜绝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敦促任何教师认真备课,用心上课,以珍惜自己的名誉。

家长们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子女教育上舍得投入,形成大量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过大,发展过快。规范制度就来不及跟上,监管难以适应。来自缙云中学的丁敏林副校长发现在后发地区由于人才的缺失,有些培训机构实际上任何资质都没有,拉起一张桌子就开始培训了。“近些年来名校通过“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录取比例一直在上升,有些学校今年在浙江招生“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比例已经高达95%,为上名校,众多学生根据“三位一生”自主招生条件走进了违背教育规律的超纲、提前、过度的教育培训,部分高校为争夺优质生源借“三一”招生的名义举办了各种各样夏令营、冬令营,自主招生考试各校要求又不一样,机构就利用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举办了各种竞赛,以及面试培训来获取暴利。这些乱象丛生,导致各校录取结果现在是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几个学校,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这种结果造成了家长的忧虑和社会的不安,并且已经向高中和初中传导,形成蝴蝶效应,也从优生影响到普通学生,形成剧场效应,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和混乱的现象。某些地方已经从机构影响到了学校,学校重金聘请一个奥赛的教练,使寒门子弟离名校越来越远,使教育出现了不公平。原来高校选拔特长生的制度,其结果已经选拔出来的不再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特长生了。”丁敏林很是忧虑。

丁敏林坦言在当前背景下应该及时调整部分大学的招生政策,去掉那些通过提前过度培训获利的竞赛、自主招生相关条件,控制“三位一体”招生的规模,对部分需求用政策来截流,给市场降温。政府和教育部门进一步投入优质的教育力量,开发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高质量的均衡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公共进行在线上的教育,分流一部分社会培训的需求。健全培训机构的管理细则,管住机构暴利。包括公务员招聘等等培训现象,让那种隐蔽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受到严厉的管制,得到规范。

民革浙江省委会和卢彩柳、万晓萍两位委员,出于校外培训乱象的担忧,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在今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分别提出了第69号提案和第号提案,紧扣群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