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海咨询今日分享
要创新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一批人才培养共同体和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产教融合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因势而生.作为一种集育人、科研、服务、培训、培育于一体的新型组织模式,中心以“汇聚多方要素、改革育人机制、助推新工科建设”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反馈需求链、人才链折射出的人才缺口信息至教育链中,促使其与产业链迅速对接,实现人才共育,完成培养路径由“供给—需求”的单向链条向“供给—需求—供给”的闭合回路的转变.以科技进步为主轴,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发主体主动性和持久性,完成内在角色由可有可无的参与者向举足轻重的主导者的转变.以社会服务为基础,打造“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完成服务模式由传统的线下模式向智能的线上模式的转变.以师资培训为保障,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完成师资类型由安于现状的生存就业型向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型的转变.以产业培育为依托,搭建创意孵化链,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完成增长动力从滞后的要素驱动转向新兴的创新驱动的转变,推进了工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耦合.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1、搭建教师与工程师互聘平台
搭建高职院校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工程师互聘平台。与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先进企业合作,对互聘平台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每年安排1~2名专业教师去企业轮岗实习,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学校教师负责企业应用技术服务、创新等项目,企业工程师承担学校学生真实岗位授课任务,校企双方身份互认互聘,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完成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改革,在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同时,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探索订单班和学徒制班人才培养根据对企业的调研,选择比较适合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开办冠名班和学徒制班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企业应具备行业特点突出、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智能装备企业的相关特点,确保校外基地数量稳定在5个左右;利用优选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开展顶岗实习,探索现代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紧密合作企业开展企业冠名班培养模式,与长春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3、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积极打造校企师资互聘平台。与一汽模具、中车等高端企业合作,建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搭建校企人员互聘、教师与工程师互动平台;以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开展对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进行轮岗实习以及参加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实现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并开阔眼界。
4、成立企业教师工作站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工作内容、拓展合作空间、明确合作方式,积极探索教师工作站的运行和管理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申报、专利申请、重要技术合作。企业教师工作站的建立,为企业大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开辟了通道,企业大师可以将新工艺、新技术、前沿的行业发展状况、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授给学生;专业教师通过进驻工作站,能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项目研发、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等,进一步实现深化校企合作,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能为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提供保障。
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搜索免费咨询
第一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研究概述
第二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总论
第三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四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五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六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七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八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九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十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十二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十五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七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第十九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