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年会

(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冰)

10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开幕。

会议现场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定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分别作主旨演讲。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定华

王定华做了题为“加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建设”的主旨演讲。他说,党中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讲好中国故事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参与国际教育治理高度重视。王定华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全球教育治理做贡献,是中国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围绕提高全球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王定华认为:一是要注重全球教育治理人才培养。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高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一大批英才。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获得自信;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让他们学会宽容;加强相关外语教育,让他们学会沟通的本领。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应该注重全球教育治理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阶段对全球教育治理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外语能力、中文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要精心培养、诚心引进、虚心使用、耐心推送。

二是要注重全球教育治理的研究。加强国际教育、比较教育、区域国别等领域的研究。要善于深入对象国进行研究、与有关院校和机构合作开展研究、与国际组织和资深人士一起开展研究,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善于利用现代的研究手段。国际教育分会也要组织全球教育治理的课题研究。

三是增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能力。积极与兄弟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分享,无私地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既要学习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也要善于对外进行传播和交流,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我们培养的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人才,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全球视野、专业本领。

四是进一步密切与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就要创设条件,走出去,引进来,主动请教,加强服务,积极对接,充分沟通。

五是要注重搭建全球教育治理平台。希望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在大家的支持下,集众智、汇群力,把分会打造成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平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侧重国际教育、比较教育、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研究,也正致力于成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平台。

唐虔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教育治理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两者紧密相联,全球教育治理应考虑四个维度,即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全球教育的规则和标准、全球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未来,我国一定会有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参与到教育的国际治理,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李天顺为大会致开幕辞。他指出,发展国际教育要服务好民族复兴伟业,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体现世界水平,更要彰显中国特色,也要博学笃行、兼容并蓄。

“文晖奖”颁奖仪式

随后,大会举行了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马尔代夫国家教育学院申请的《疫情期间不停学:国家电视频道视频课程》项目与尼泊尔的资源喜马拉雅基金会申请的《加强科学教育抗击新冠疫情》项目获得“文晖奖”。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伊利亚坎(项目名称:《抗疫英雄,您的孩子我们教》)、澳大利亚的金福林托夫(项目名称:《STEM教育服务创新》)与马来西亚的阿鲁斯教育有限公司(项目名称:《“疫情中的一代”之声》)获得“文晖奖”荣誉奖。

同日,第二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开幕。接下来,大会还将进行以“新时代国际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校长圆桌论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