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小学悠悠岁月

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50101.html

四方小学始建于年,是四方区最早的一所市立小学,起初只是初级小学,叫育才小学,校址在杭州路,后来迁至兴隆路西南巷附近,又迁至现校址处,正式定名为“青岛市市立四方小学”。当时学校只有一排7间简陋的平房教室,占地面积不足平米,没有操场。

后来湖岛村有一姓王的热心教育的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工商界凑钱,当地地主出地,上下四方村居民募捐,政府资助支持,年在遵化路33号(现校址)落成新的校舍。

年的校舍,70年改名遵化路小学,91年改回四方小学

内有教学楼及南北两排平房,校内有50米见方的校院,学校前后各有一块供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校院后面一块后被玛钢厂占用)。校舍设计精美,校门古朴典雅,双层教学楼,正中上方是校名匾额和大楼钟表盘,最顶端是旗杆,两层楼两边上、下各四间教室,结构对称。

当时周边没有小学,上下四方村、四方机厂子弟以及附近散户居民子弟都到这里上学。学生入学年龄7岁,学制6年,课程大致按部颁标准,设有语文、算术、自然、劳作、体育、音乐、美术等。

学校有教导处、训务处、事务处,校长全面负责。教师的培训和任用由市教育局专人负责,任用后由学校随时考察。

年1月10日,日军第二次占领青岛后,学校的管理完全由日本人控制起来,表面上由一名中国校长管理,实际上由日本特派的指导员全面控制,指导员监督教师按照他的意图办学,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

他们删改教科书,强设日语课和修身课,鼓吹中日“同文同语”,利用各种手段向学生灌输亲日卖国思想。期间,为了屯兵,还一度把学生赶出校门,学校成为临时兵营,操场成了马厩,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也都被破坏了。

年四方小学来了一位名叫杨真的青年女教师(真实姓名为刘雯卿)。“七七”事变前,她曾在山东大学参加过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进行救亡活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胶东“抗大”学习。年任中共青岛工委宣传委员,是青岛地下党负责人之一。

她在四方小学校内校外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待人热情,工作认真,尽管在学校的时间不长,但却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了青岛,学校教育又遭受国民党统治,他们打着“美国援助”的旗号,疯狂地向学生灌输崇美的反共思想,在教育手段上采取“训育”和棍棒教育,四方小学又遭洗劫,几次成了兵营和关押放人的“监狱”。

年6月2日青岛解放,自此,学校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党和人民政府对学校进行了改造和整顿,党组织派入城干部刘逵,担任了该校建国后的第一任校长,并在小学建立了党组织。当时全区小学中只有四、五名党员,在四方小学成立了第一个联合支部,刘逵任支部书记,四方小学成为全区党的活动中心和全区教员集会的地方。

50年代,学校按照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对各学科教学进行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年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0至60年代,学校经历了“大跃进”、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年学校改名为“青岛遵化路小学”,年改回“青岛四方小学”校名。

“文革”结束后,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升学制度,开始抓教育教学研究和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改革开放后,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年,新校舍建设破土动工,91年9月1日,一栋五层的新教学大楼落成,教学楼坐北朝南,有教室27个,另有4个附属房间,办公室12间,大会议室一个,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处室不足的现状。

新校舍建成不久,省政府下发了校舍改造达标五项任务,四方区政府将校改达标工作列入92年区办十件大事之一。4月5日,区政府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会上区五大班子领导率先带头捐款,掀起了全区校改工作的高潮。

四方小学是四方区老学校,不少家庭祖孙三代曾就读于该校,许多人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些家长纷纷解囊,踊跃捐款,在短短的时间里学校就收到家长、老师、单位捐款8万余元,区城建有关部门还送来不锈钢雕塑、观赏石等,美化了校园环境。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老师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参加校改义务劳动,青年教师平整操场,年老体弱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剪字、刻字、绘制宣传牌等,校改蓝图、沙盘也由美术老师设计绘制......。

在校舍达标中学校新建了大门,场地硬化平方米,围墙改成透视墙,新建3个篮排球场,校园内建了6处景观,图书室和教学仪器室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学校在预期内达到了省政府颁发的五项标准。

年,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被授予四方区“心理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该校的研究特色。

小班化教学也是该学校的一个特色。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该校在小班环境,硬件投入,软件配备,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在省、市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年该校被列为山东省小班化教育教学试点学校。

四方区以前是一个老工业区,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也是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革命斗争不断兴起的地方,中共青岛第一个党支部在四方海岸路诞生,红色的火种不断延续。

遵化路上的“子俸药房”,掌柜的叫聂子俸,是一位开明人士。他原籍高密,在学生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和许多爱国活动,读书时因参加进步政治活动被校方除名。上世纪20年代,来青岛谋生,居住在老四方,曾先后在日商纱厂、四方机厂、铁路当过工人,最后开设了“子俸药房”。

他有三个儿子,依次叫聂希文、聂希武、聂希斌都曾在四方小学就读过。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兄弟三人先后参加了革命工作。解放后,聂希文曾任青岛市文化局副局长,两个弟弟分别到了中央统战部和中央党校工作。

聂希文的姐姐聂明,经他介绍也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为了便于掩护革命同志和抗战活动,年秋,她进入日本人办的“青岛学院”所属的“纮宇女子学校”读书。

年,中共地下市委负责人之一的杨真带领聂希文和其他两位同志去胶东区党委党校学习,就是在聂明的掩护下成行的。聂明在青岛的身份暴露后,奔赴北平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北平解放后,聂明进入华北革命大学,后在中央水电部工作。

解放后,四方小学出了不少市、局领导和教育体育名人,如原青岛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永生,青岛市交通局长局长谭志海,青岛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树柏,山东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邱勛,原青岛市文化局副局长聂希文,以及四方(现市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林秀美、孙开基,特级教师曲卫英,国家队足球队员陈刚等,都曾在四方小学学习或工作过。

年,四方小学举行85周年校庆,许多校友领导都莅临现场,应邀出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学校还专门编印了《悠悠岁月著辉煌》的小册子,并邀请我为其写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年至今,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四方小学已走过了百年里程,如今,在新的征程中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发展,学校荣获了: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岁月悠悠,不负韶华,愿四方小学明天更美好。

作者:戴新阁原四方(现市北)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现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员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778.html